抛开这些想也没用的事情,李毅除了上学,终于有更多的闲工夫了,他种下的土豆已经到了发棵期,小花开起来竟然还有点好看,常常有宫女指指点点,没见过这种花,好奇。
李毅对于马铃薯的事情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毕竟马铃薯是有毒素的,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到底能不能吃,这个还要经过试验,如果一吃就中毒,那也别提什么推广马铃薯了,先想办法能不能退毒再说了。玉米的话这东西要在来年四月再种,只能期望这些穿越的玉米种子能够坚强些了,为了周王殿下能够吃到玉米棒子,还有大唐百姓们能够吃饱肚子,养得起阉猪,吃得上猪肉,加油吧,玉米种子!
再三嘱咐了那些太监们一定要看管好种土豆的大缸之后,李毅就回屋去干其他的事情了。
首先,就是要把笔记本电脑里的那些图纸都挨个誊抄下来,也不管能不能用得上,这些东西都是宝贝,李毅一个也不想丢,笔记本毕竟是电子产品,万一要是损坏了,或者电池寿命到了,这些宝贝丢了,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抄了小半天,李毅就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纸张,颜色实在是太黄了,而且用起来不舒服,现在的纸张叫做硬黄纸,虽然说史书上记载是一种优美光亮的纸张,但是在李毅看来还是不行,蜡黄蜡黄的哪有白色的纸张好用?李毅记得安徽非常著名的宣纸就是隋末唐初被蔡伦的传人孔丹发明出来的,李毅找来了高宝再三确认了,皇宫里真的没有宣纸这种东西,也不确定是不是宣纸还没出现,只能以后有机会让人去皖南地区找一找一个叫做孔丹的开造纸厂的人了,这家伙是个人才,改良纸张技术,都要靠他了。
还有炭笔,偶尔用用还可以,用的时间长了,那真的是受罪了,脏不说手还疼,铅笔这东西做起来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主要就是手工制作特别麻烦需要非常的细心,临最后工序还要用浆糊小心的把前后给糊起来,“唐家居研究所”的木匠们实际上已经做出了几个成品了,只是这次匆忙,没来得及带进宫里了,只能让六局的人出去采购的时候,顺道把铅笔带回来了。
虽然条件简陋,但是心怀大唐百姓的周王殿下还是一心一意的誊抄着各种图纸和一些技术性知识,这些以后都是无价之宝,这一连就是抄了几天,李毅那真的是叫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啊,而宫外面也终于有消息传来了,总共两封信,第一封是武曌写的,写了很多,字体很秀气,洋洋洒洒,纸张自带一股子香味,闻起来像是武曌贴身放了很久似的。
首先当然是感谢周王殿下云云,随后就说了武家三兄弟被关押收监了,以后不用有人欺负她和娘亲了,然后就是生意的事情不用李毅操心了,她都会打理的井井有条,当然了说的很委婉,没有夸大自己的能力,说是要和大家一起努力。
最后几段则是一首诗了,写的是《诗经》中《郑风·自矜》一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调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看完了诗,李毅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有些闹红脸起来了,自己好像确实在回宫之后没有主动联系武曌了,不是他不想,而是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再加上整天被魏征骂的脑壳子发麻……不行不行,女孩子都这么说了,自己怎么也得回个信才是啊,也得把自己被禁足三月的消息给外面说一声。
写什么好呢?关关雎鸠?会不会太直白了啊?
高宝在边上看着自家周王殿下那痴笑的表情,哪能不明白呢?那封信高宝知道是武家小娘子的信,不用说了,那肯定是封情书了。这几天昭媛娘娘没少询问自己,小王爷在外面和武家小娘子都发生什么,最主要的还是询问武家小娘子这个人,高宝没有添油加醋,如实回答,就这样,也把武家小娘子形容的跟玉人一样,昭媛娘娘很欢喜,这几天似乎还给自家父亲王世写了一封信,至于信的内容……高宝哪里能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