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除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还设有书学、算学和律学。书、算、律三学即初创于此。它是继汉代鸿都门学之后,封建社会专科学校教育的又一新发展。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与算学统归国子寺领导,律学则由大理寺直接管理。此外,在太医署中,也招生纳徒,传授医术,培养医学人才。在地方上设置州郡县学。而炀帝之时,“国子、郡县之学,更盛于开皇之初”。
唐朝继承隋朝,对于教育一项也尤其重视,所以说在隋唐的时候,官学所办的教学,是分为文科和理科甚至于还专分了一个医学专科出来,就连在科举考试时候的试卷,也并不是只考经义文章的,算学,律法,乃至于建筑土方等等涉及到科学技术方面的东西也都考!
所以说隋唐时候,真正凭自己实力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的,没有一个是死读书死脑筋的腐儒书生,而是真正的全科人才,是真正的能办事的人才。
只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唐朝之后,这种种类繁多,而且颇为科学全面的教育方式渐渐就衰落下去了,影响也变得微乎其微,之后的教育渐渐就变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一手文章走天下的情况了,李毅了解这段历史,也是颇为感慨啊。
但是想要教育兴旺,你得有书可看,李世民虽然建弘文馆,收录天下文书典籍,但是碍于雕版印刷技术的限制,很多书籍丢没办法的第一时间的印刷出来,但是有了油印印刷就不一样了,这不就等于拿着蜡纸抄一遍书吗,抄完放上去印就是了,一个人摇把手,一个人换纸的,以前一本书印半天印完,现在一本书几十台油印机一起干活,几分钟就印完了一本了,有些薄一点的书,一分钟都要不到啊!
不仅快,而且没技术含量,你就是放个猴子来,训练好了都能帮你印!
等纸张一到位,长安城里的书籍那就直接井喷式爆发了,先是国子监为首的一众官学之中,各种书籍成堆成堆的送进去,学生们看着到手的一本本书籍,那都是目瞪口呆啊,啥情况啊这是啊?!
边上就有知道详情的人说了:
“这都是依靠周王殿下啊,周王殿下看雕版印刷制作繁杂,做工简陋,一本书籍要印刷需要准备几个月的时间,这样的速度要让天下人人有书读,得到何年马月啊,周王殿下面对着长鸽门外的那棵老歪脖子树,坐而悟道,冥思苦想三天三夜,才创造出了油印印刷之法,具体怎么印的我还不知道,但是听说啊,其法之玄妙惊天地泣鬼神啊,啧啧,该说真不愧是周王殿下呢。”
那人吹完,边上就另一个老实的学子愣住了,说道:
“等等,我怎么听说是周王殿下为了方便印刷《周刊少年》然后发明了油印印刷之法啊?”
“混账之言!周王殿下确实喜欢写小说画漫画,但是又怎会为了印刷漫画而发明油印印刷之法呢,这《周刊少年》只是周王殿下试验油印之法的东西而已,没见着周王殿下没几天就把油印之法献给陛下了吗!当然不可否认这《周刊少年》画的真好看!”
那老实学子听人说完,又纳闷的挠了挠头,说道:
“不对啊,周王殿下不是当作专利卖给陛下的吗?不是献吧?”
“粗鄙之言!什么叫卖!文人的事情能叫卖吗!你这样子简直就是诋毁周王殿下的人品!周王殿下那是为了效仿古之商君搬木立法,又如当世之千金买骨之法,为了让专利推广开来,鼓励我大唐子民献计献策,五金卖油印之术,此乃当世之美谈,周王殿下之良苦用心,到你嘴里怎的就一股子商贾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