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你们说的都在理,我这个九儿子周王李毅,这次出征,立了大功了,我大唐立朝以赏罚分明著称,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赏!重重的赏!

怎么个赏法?那边太监就拿出圣旨宣读了,乖乖,一见到圣旨,李毅就心里就怦怦跳啊,以前赏赐都是口谕,手谕,这次直接上圣旨了,还是满朝文武的面上的圣旨,这还了得?唐朝这时候多叫做敕旨,称呼圣旨的用法倒是不多,真正称呼圣旨是从宋朝开始的,李毅只是习惯了,看到这东西都喊圣旨。

唐朝圣旨的种类也很多,第一大种也是最重要的就叫做“制书”,下面还要再分三小类,立皇后立太子、封亲王和三品以上大官的,叫“册书”,是写在竹简上的——对,很有范儿的仿古风竹简——第二小类正经叫“制书”,用来行大赏罚、授大官爵、改革重大旧制度、赦免战俘什么的,写在不会生虫虫的绢黄纸上;第三小类叫“慰劳制书”,是颁发给大臣们的表扬信和奖状,也是写在绢黄纸上。

李毅这次收到的自然就是制书了,拿的就是绢黄纸。

接圣旨是要跪下来接的,李毅那边赶紧跪下接旨,反正跪得也是自己老爹,心里没啥负担。

那边圣旨就开始念了。

“门下,天下之本……”

几里呱啦一堆,都是文言文,李毅大概听了一下,就是阐述了一下李毅的功劳,战功剿匪一起都说了,然后就是赏赐了,这次赏赐很大,大到李毅都有点懵逼,先是封地,除去洛宁之外,还另外在东都洛阳加封封地,食邑三千户!第二就是官职,李毅现在本就已经领了泉州都督,寿州都督两个地方的都督之位了,这下子给李毅又来了一个官职,行政上的——东都府尹!

如果说地方的军事最高长官叫都督,那么行政最高长官就叫做府尹。隋唐之前叫做州牧,当然州牧这个词到了唐朝基本就废除了,除了中央长安周边还称雍州牧之外,其他地方都还做了府尹称呼了。

所以说,这个东都府尹就相当于一地牧守一样的职务,称呼起来叫做洛州牧,也没多大问题,毕竟东都就是洛州,虽然在贞观元年的时候,李世民改洛州为东都,但是这两个称呼实际上整个大唐年间都是混用的,后面还出现了东京,河南府等等很多称呼。

一般来说,对于皇子的封赏除了雍州牧这种名誉职务之外,也多是要领没啥实权的都督,而封赏府尹职务的却没有多少,不过李毅被封为一地府尹,并不是李毅最意外的地方,最让李毅诧异的地方,是他封的府尹在东都!

东都又叫洛州,实际上也就是隋朝时候新建的都城洛阳了!这可是洛阳府尹啊!

这地方有多敏感?李世民攻下洛阳,被封为洛州牧,领封地洛阳,允许开府,招募官吏,组建军队,建天策军!

现在这个封赏听的李毅大脑都快当机了。

自己也被封了封地洛阳,领洛州牧(东都府尹),除了没允许自己开府,军权没给自己之外,竟然和当年挣了军功的李世民一模一样的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