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殿下都说过,活到老学到老,知识这东西我们这辈子都学不完的,也研究不完的,不要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周王殿下那种大能耐的人,也都在学习呢,时不时的还来研究院找老师傅请教问题,你个小兔崽几斤几两,算是哪根葱就说不用去上学了?!这是周王殿下给你个兔崽子争取来的机会,是我们顺家祖宗上积累下来的福德,这种便宜事情都轮到你头上了,那是你的福分,这几天你安安心心看书,准备给我考试!”
他儿子能怎么办,当然是备考了啊!不过这种临时抱佛脚能考上?他儿子起码不这么像的。
顺溜那边很高兴,天天就瞅着等入学考试的那一天了。
第五百七十三章 学习的苦海
时间到了九月初,炎热的夏季似乎也被洛阳抛之脑后,原本的单薄衣裳也开始变成了两件三件了,而在洛阳城,伴随着九月的到来,头等的大事,那就是格物学院的入学考试了。
只不过这次参加报名考试的人并不是很多,主要就是李毅麾下研究院里的员工们的孩子,岁数多数在十四岁到十七八岁之间,倒不是说不招收年纪小的学生,只不过没人报名啊,年纪小的谁敢去报名官学啊,字都认不全呢,考什么试。
洛阳城的百姓之中报名的也是寥寥无几,主要是有能耐有野心上官学的,那都去四门学或者上一些专科比如的算学和医学之类的官学去了。
也就这样子,第一批的学院人数并不是很多,总计也就两个班六十人,这还得是全员录取的情况下,不过除了平民百姓的孩子们,长安城纨绔那边也来了将近一个班,二十来号人,当然都是在长安城上不了学,纷纷都来洛阳上官学来了,他们本就是达官显贵家中的次子三子什么,家族里也不指望着他们撑门面,别危害社会,别给家族抹黑惹麻烦,就谢天谢地了,能读官学自然是最好的了,格物学院虽然风评不太好,大家都说是培养工匠的,但是好在也是官学,而且还是周王殿下开设的官学,周王殿下的神奇之处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让家中纨绔去格物学院念书,长安城的一众大佬们也是怀着一种试试看的态度,要是上了半个学期,发现真的是培养他们孩子去当什么铁匠木匠之类的,到时候在把孩子接回长安城也不迟嘛。
纨绔们就没他们老爹想的这么多了,他们来洛阳那根本就是来吃喝玩乐,想着来找周王殿下自由自在,没人管束,天天白天长鸽门,晚上桌游吧,偶尔花满楼,小日子过的也就滋滋润润美美满满了。
也不管他们抱着怎样的想法,在贞观十四年九月,还在萌芽中的格物学院的第一次入学考试,就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正式开始了。
考试地点直接就安排在新盖好的格物学院的教师里,整个屋子风格很有现代感,毕竟是李毅参与设计的,教室的墙壁上都是统一白色,这样子看上去显得亮堂清爽,在墙壁的两侧挂了一些画像,有孔子的,有孟子的,有老子的,甚至于教师最前面显眼的位置还挂着李二陛下的画像呢,下面还写着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考试的当天也没出啥纰漏,没有人作弊,或者大闹考场什么,考试卷也都是非常简单的内容,甚至于不认识字的考生还被安排在同一个屋子里,有专门的老师报题目,让他们来一一作答,毕竟本身就是为了那些工匠们的孩子能够上官学争取来的福利,他们的父辈为了大唐贡献了这么多,没理由在入学考试方面难为他们的。
这倒不是说特权,毕竟第一次的入学考试报名人数不多,就算全部录取,预定的教育名额也根本塞不满的,李毅也想着能培养一个初中生知识储备的人才就培养一个初中生,若是有天赋的,自己带着他继续深造也不是大的问题。
当然了,等以后报考人数多了,竞争压力大了,难度方面肯定是要提升一下的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考试结束,大家考的都很顺利,当场改卷评分,结果在中午就出来了,全员录取,大家回去收拾收拾行李,三天之后就来学院报道就可以了,格物学院采取的是全日制寄宿式教学方式,父母仆从都不能住在学院里,只能学生自己住进来,这一点还是要说明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