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页

看看,还是人家公孙大娘知书达理啊。

不过李毅没敢耽搁,赶紧过去就给门栓给打开了,让外面的公孙姐妹赶紧进来,同时对四周瞅了瞅,好在没人在附近,整个院落李毅都给提前清空了。

却见这公孙姐妹两进来还是抱着被褥的,两人一人一床,李毅就懵了,你两这是干啥。

公孙二娘就说了,那桑巴卓武功厉害着呢,为了防止她对你不利,我这才勉为骑男的进来代替一下老前辈的护卫之责,你可不要误会,我可不是关心你的。

公孙大娘那边也是一脸为难,还没说话呢,二娘就抢着帮她说了:姐姐是来陪我的!你可不要多想!

哇,想象力丰富到这种程度了吗已经?不过看到桑巴卓全副武装的样子,再看看公孙二娘锋芒相对的表情,算了,她们在这也算调剂气氛了,不然多尴尬啊!

第七百三十七章 李狗蛋的目标

周王殿下和吐蕃公主的大婚仪式正式结束,寻常老百姓们议论着的是周王殿下如何享受齐人之福,羡慕不已抑或是骄傲吹嘘自家王爷如何神勇,朝堂之上还是要干正事的,禄东赞在长安城多留了几日,为的就是巩固和大唐的蜜月关系,另外就是希望李毅之前所承诺的三条条约能够落实到位。

第一,在吐谷浑和吐蕃交界开边贸,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大唐本身的外交政策就是极为开放的,只要和大唐关系好的国家民族,那都是有贸易往来的。

第二,设置学堂,这一点就更没问题了啊!大唐的蛮夷观念可以说是历代最为稀薄的一个朝代,更为重要的是,文人才子但凡是学的孔孟之道的,大多以推行教化为己任,天下大同为理想,吐蕃愿意主动接受我大唐文化,接受孔孟之道,那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开放移民!这个就有个别看不懂的朝臣们提出反议了,甚至有少量的朝臣还呵斥周王殿下自作主张,哪有主动将自己臣民往外送的道理。当然了,真正的大佬们一个个都没说话,甚至偷偷笑的,要么是看得懂里面的门道,类比一下春秋战国就明白了,要么就是跟李二通过气的了。

在李二的主持下,这三点要求一一承诺实现,并且派遣了专员前往了吐谷浑,负责此事。

也正借着这个机会,李二顺便还安排了一下吐谷浑,跟朝臣们就说了,哎呀,上一任的吐谷浑王慕容伏顺惨遭奸臣杀害,朕甚为惋惜,也幸亏吾儿周王及时补救,救下了吐谷浑的幼王母子,也算是力挽狂澜了,这次既然要派遣大臣去吐谷浑,那正好也借着这个机会,安排一下这个大臣照顾照顾吐谷浑,毕竟幼王还小,有我大唐的朝臣去帮着看着,总是好事的啊。

安排谁?王玄策。

李毅听说王玄策又被安排到了吐谷浑之后,当时就笑了,李二还是很会看人的嘛,王玄策去了吐谷浑,那肯定是安排的吐谷浑明明白白,没准过两年,那还不会说话的幼王就要感激大唐的恩惠,主动要求将吐谷浑并为大唐的一个道府也说不定啊,从番邦外臣直接内附成为内臣,并且还不会说话的幼王肯定还会惶恐的自觉的降低自己的绝望,从此不当什么狗屁王爷了,要当大唐的一个道府别驾!这都是很有可能的吗,也是人之常情啊!

最主要的是自己和王玄策早已勾结一起,狼狈为奸,暗怀珠胎,吐蕃的生意也好,吐谷浑的矿产也有,有王玄策在那边盯着,李毅的利益总是可以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