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页

李毅这个是官学,是统属于中央层面的,所以说,李毅要是想对学生收学费,那绝对是要被骂死的,朝堂之上没人会帮他说话的!

有人就说了,你这么说不对啊,封建古代不都是奉行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吗?封建古代的政府衙门能有这么好?这么热衷于推行教育?他们不是巴不得一个个的都是愚民吗?

要是这么想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还麻烦瞎扯淡的古装电视剧还有不知道哪里看到的毫无考究的历史架空小说都给放一放,要知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出处是哪里,出自《论语·第八章·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现在很多不研究《论语》的中国人的观点是,这句话对于意思就是孔子说:我们要愚民,才好统治,不能启发民智,不然不好统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这个解释的观点实际上是在近代才提出来,在六六九一到六七九一这十年间,因为某些原因被放大。

但是孔子其实不太可能提出这种“愚民政策”,从孔子的一贯主张来看,孔子不赞成愚民政策。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把一生中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另外,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主张爱人的孔子是不会把民众当做奴隶一般看待的。

至于这句话真正的意思,那就有很多种解释了,不过在古代的中国,大多数都是正面的解释,大家可以自行了解。

李雪雁这么一说,李毅翻了翻白眼,我啥时候说要收学费啊!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我傻了我来干啊?

李毅就说了:学生,一口气招生三千人,按照官学标准来,学费不收!

第七百四十一章 我又不缺钱!

李毅这句话说完,那边李雪雁就懵了,什么?招收学生三千人,给宿舍招满,而且还按照官学标准来,不收学费?!那可是三千人啊!衣食住行还有老师你得开俸禄吧?这得多大的开销啊!

开销大?那当然大啊,我知道啊!但是这又如何呢,既然决定开好这个格物学院,那就自然要给他办好了啊!我盖那么多的宿舍楼,不就是招学生用的吗!没有学费,你学生可以在我学校里体力劳动啊!养猪,种田,洗衣,缝制,穷苦人家的孩子什么不会?这些学生自己就能分工完成了,再算上学校和研究院都在盖房子,洛阳城现在水泥马路也就那么几条,以后李毅的设想可是吧洛阳城的大街小巷都给换成水泥马路呢!工人哪里来?就是这些学生家长啊!要他们来帮帮忙,做做工,不过分吗?

李雪雁一听李毅这么说,仔细一想好像还真的可以做啊,虽然听上去人多,但是花费的大头也就在衣食住行方面,如果学生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那李毅倒贴的钱就不算很多了,在算上学生家长能够帮忙做工的话,实际上确实能够帮着补贴上一些。

但是说到底,这些都是公益啊!都是为洛阳城干的事,就李毅自己而言,那可是什么好处都没捞到,或许捞了一个好名声,但是周王殿下的名声已经是极好的了,实在是没必要这么做了啊。最主要的是,李雪雁看着李毅并不像是爱惜自己名声的人啊,要是爱惜自己名声的话,那根本不会经常在家摸鱼,干事情那肯定是更积极主动了,也不会一直跟着纨绔们厮混在一起,更不会开设这么多的娱乐场所,公开露面来经商,要知道,这些对于他的名声可是没半点帮助,反而是很多都是减分项目呢!

李毅一瞧就瞧出来了李雪雁心里的疑惑了,就笑着问了:堂姐,你说我挣的钱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