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周王殿下的格物学院,跟官学一样,一年招收一次,现在正好到了招生的时候,就有人想了,咱们周王定下一向都是爱民如子的,到咱们洛阳之后一直以来都是在学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的,都是咱们老百姓口口相传,一桩桩一件件的都摆在那边呢,这回上学事情上,没准周王殿下也给咱们老百姓留福利呢?没准我儿子也能上官学呢?
边上人就说了:“赶紧拉倒吧!别的事情还好说,但是这官学,没点本事的你也能进去的?别说你儿子才十三岁不到,人家二十岁的儒生,天天为了上官学都是挤破了脑袋啊!行了行了,我们都知道周王殿下本领高,但是这个事情就实在是有点为难周王殿下了,唉,不要给殿下添麻烦啊!”
边上的洛阳百姓们也都说了,是啊是啊,别给殿下添麻烦啊,殿下能开这个格物学院,而且第一回就招收了近一百名的平民学生呢,长安来的那些贵人之子,也才收了三十人而已,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啊,整个大唐的官学你都找不到的啦!
大家这么一讨论,本来心里还有些想法的人,这会也就差不多死了心了,也不做议论了,只想着逢年过节的时候,让在格物学院里上学的孩子,给自己家孩子上上课,过两年再大一点的时候,看下能够争口气,考进格物学院去。
至于说,这次招生能不能进?那大家就很不抱希望了,第一次招生是大家觉得自己家孩子肯定上不了官学,结果错过机会,但也大概知道招收多少人了,这回就算扩张,顶多两三百人呗,还能像长安一样上千人不成吗?
大家一想也确实没错,当然了大家虽然不抱啥希望了,但是对于格物学院招生还是很关注的。
没多久,就传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格物学院招生三千人!
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招学生三千人
一大早,格物学院门口边上的水泥墙上,就已经张贴上了一张大大的告示,而在学校的门口则是一大群闻风而来的老百姓们,一群群的围在水泥墙边上,都伸长这脑袋瓜子在看看水泥墙上写的是什么字,当然了,大部分的老百姓是看不懂写的啥的,不过没关系,这种时候总是会有洛阳城热心市民出现的。
“这上面写的乃是格物学院贞观十五年招生简章,注明了招生条件,必须要是大唐户籍人口,抑或是祖居大唐,能够证明的,不招收外国人的!”
不招外国人?这个跟咱老百姓没啥关系啊,咱们都是大唐百姓,不是外国人,边上有人赶紧催促了,快快,看看可有其他的要求了!咱们平民老百姓能进多少学生啊?这次听说要召三千人,是不是真的啊?
那文化人就继续看了,跟着就说了,告示上说了,这次招生确实要招三千人,寒门学子并不限额!只要你能够考过入学考试,那就能入学!
这话一说出来,整个场面顿时就轰的一声就炸开了,老百姓们一个个的议论纷纷的,那脸上都是兴奋之色啊,之前以为只招两三百人,没想到这次竟然直接就招了三千人了!最主要的是,对生源不做限制,并不像其他的官学那样优待勋贵子弟,对于平民百姓的招收人数竟然不做任何的限制啊!
原本都死心了,想着自家孩子别读书了,跟自己一样去种田算了的那些老百姓们,现在一个个的又燃起了希望,也不知道是哪个喊了一声:“还愣着干嘛啊!赶紧回去带孩子找先生上上课啊!考试考不过都是白搭!”
这声音一喊出来,顿时一众来百姓们就哗啦啦的赶紧都走了。
李毅那边把招生人数报上去了,顺便还送去长安了一封信,心里面写明了多招的人数都是自己来付钱,自己身为皇子,为大唐百姓们的上学难问题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云云,至于之后有没有人借题发挥来怼自己,李毅就不是很担心了,我开个学院,教书育人,自己贴钱还有人怼,那这人怕不是想遗臭万年,被万民唾弃,脑袋瓜子没问题的人都不会出头干这种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