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页

付二在边上看着这令人感动的一幕,晶莹剔透如同珍珠一般的泪花划过脸颊,随后哭的跟杀猪一样的就跟左右护卫们说了:看看,也就咱们周王殿下才有这个名望,这个民心,我们这些做护卫的也是脸上有光啊,别看我现在哭,我现在心情爽死了。

付二有没有真的爽死,李毅那边不是很清楚,但是老百姓们一路上都跟随着自己的队伍,一路送到了洛阳十里亭才停了下来,还不忘挥手道别,让李毅感慨,最难消受百姓恩啊!

从洛阳城前往朔州的路途遥远自然是不必多数,单程将近足足两千里的路,但是大家别看路程很远,但是比起蜀中的道路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李毅都已经来回走了好几次巴蜀的崎岖山路了,从洛阳城到朔州的路途对于李毅来说,那简直是就是天道坦途啊!

当然了,一路上也要过不少的山川关隘,先过了石会关,随后再抵达太原府,从太原府稍作休整,西出雁门关之后北上即刻抵达朔州了。

路程李毅初步算过了,陆上不耽搁,一路赶路的话,也就半个月就能跑完了。

再说雁门关,提到雁门关相信没人会陌生的,大家对于雁门关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雁门关外一片荒凉,法外之地野蛮无比什么的,但是在大唐这其实是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现实的,尤其是在贞观年间。

首先,在大唐时候,雁门关外也不算很荒凉,虽然也多有山路崎岖,但是绿化植被还是不错的,就连在汉朝时候的千里大漠,在贞观年间这个第四温暖期的气候条件下,都已经是水草丰美之地了,哪里还见到什么千里大漠啊,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原。

雁门关外自然也是如此,再说边境线的问题,战国时,雁门关在赵国,关外是林胡,在秦汉时,雁门关外是匈奴,隋朝时,雁门关外是强悍的东突厥,这些各时期,雁门关外确实对于中原人来说极不友好,出关之后死于非命的可能性极高,但是当到了唐初贞观年间,大唐军队灭了东突厥以后,整个雁门关外以及漠南草原,已经处在了唐朝的实际控制范围之内,唐朝甚至沿着阴山一脉开始修筑起了漫长的防御工事,曾经处于胡人控制下的朔州,也成为了大唐控制草原的军事重镇了。

当然了,朔州也算不上绝对的安全,如果真的开战,薛延陀的势力范围距离朔州也就大军行进半天的路程而已。

李毅在马车上对着地图心里盘算着,不禁对自己此行去朔州的旅程略有悲观,不是害怕被薛延陀打,而是害怕薛延陀真的打过来,这不是平白无故给自己送军功吗?!

第八百一十章 雁门关下

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这是一首施肩吾写的《云中道上作》,名气或许不是很大,但是却也描写出了雁门关外的状况。

那就是人少!田少!放牧的倒是有,但是也不多,究其原因的话,就是因为雁门关一带,皆为山地,道路崎岖难行,人烟自然就稀少了,虽然道路不好走,但是在这一片地方,乃是得天独厚的雄关之所,雁门关自古以来便是中原北据游牧的重要关隘,而在雁门关所发生的历史故事也是多如牛毛。

一些比较著名的比如周穆王西巡、赵襄子灭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李牧破匈奴、白登之围、昭君出塞等等,都是发生在雁门关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