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二还没担心两天呢,就又有信件送来了,长城外来的军情急报,李二听说有军情赶来,即将奔马入皇城的时候,当时就心就往下沉了,他虽然觉得李毅很符合自己的心目中该有的皇子的样子,而且也展现出来了一些善于征战沙场的苗头来,但是对于十五岁的娃娃能统帅三军战胜二十万大军这样子的魔幻故事,李二还是有点不太相信的,所以当看到军情急报送来长安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战败了,其他的朝堂大佬们其实也都是这么想的,只是没人敢说,战败的军报,李二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了,但是他现在心里犯嘀咕的,那就是千万不要听到自己的崽儿李毅阵亡或是被生擒的消息啊!
李二光是想一下李毅如果阵亡沙场的消息传来,自己估计都会承受不住立马晕倒,这可是自己最满意的儿子啊,这可是我大唐最有才华的皇子啊!上苍啊,你可千万不要如此对我大唐啊!
李二在心里默念着,但是面子上还要维持一个皇帝该有的样子,就听外面传来递送军情情报的人骑马狂奔到了大殿门口的声响,一众大佬们也是眉头紧锁,一旦是战败的情报,不少人就要准备收拾收拾前往前线收拾残局去了。
不过大家就见着那风尘仆仆的送讯骑士从马上跳下来之后,直接就一边冲进大殿一边就兴奋的大喊了:
“捷报!捷报!周王大胜!周王大胜!”
第八百四十八章 大唐的路
当大胜的捷报以最快的速度在三天后传达到了长安城的时候,李毅此时才刚刚收整了大军,在原地修整两日后,带领着大军朝着长城的方向前进了。
回去长城修整,这当然是开过军事会议之后的决定,毕竟光俘虏就有六万来人,马匹一万五千匹,李毅的大军总共也就七万人,继续深入漠南追击溃败的薛延陀大军显然不太合适,更何况此番战略目标已经达成,击溃了聚拢起来的薛延陀二十万大军,歼敌一万,俘虏六万,生擒了大度设,薛延陀想要再组织攻势基本不可能的。
至于之后是深入草原继续打击薛延陀,还是怎么做,那就要等候李二陛下的决定了,不过苏定方分析了一波,他认为继续打击薛延陀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第一,马上要冬天了,唐军并没有掌握薛延陀王庭的动向,以目前薛延陀和大唐的实力对比来看,贸然挺进属于没有必要的冒险行为。第二,那就是明面上薛延陀并没有对大唐宣战,不仅如此就算打突厥也是先照会大唐,摆出一副附庸的模样,要看薛延陀后续的态度如何,才能决定是战是和。
李毅当即表示:本王也是这么想的!
然后就下令全军原地休整,两日后返回朔州驻扎。除了李毅为了稳妥一概采纳苏定方的建议之外,还有就是李毅要赶紧把这个烫手的帅印扔出去才行啊,从李绩昏迷到现在也差不多快七八天了,再过几天李绩清醒以后赶紧把掌军大权还给他,自己这次是运气好,没出什么大差错,再有下一次就不一定有这个好运气了。
更何况李毅现在烦的脑袋一个比两个大,七万人打二十万人大胜这个军功就不说了,李毅打算回去长安城述职的时候就把事情真相告诉李二陛下,当然了,也只会告诉李二陛下的,毕竟这事情要是让别人知道了,御史台那边绝对要把自己给怼死的啊,而且是有充分的理由。
但是告诉李二的话,就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时情况也确实是那样的啊,根本由不得我去细细思考办法了,薛延陀大军就在脸上了,不掌帅印难道让副将们争来多去?谁上都无法服众啊!不如自己上去当个吉祥物好了。至于首功,那肯定不能是我李毅啊!必须要是苏定方啊!
只不过大家似乎不太同意。当开战后军事会议,在拟定本次大战的首功的时候,李毅就提议可以递送到长安去,建议李二陛下定首功为苏定方将军,当时苏定方就站出来带头反对了:
殿下啊!末将何德何能,能居首功啊!若是殿下要让末将居首功,那真的是在折煞末将了啊!此番战役,殿下于危难之中出现,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那突厥人行刺李绩大将军,很明显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在我大军前锋受挫之后,行刺大将军,薛延陀大军已然有了全军进攻我军的迹象了,若不是殿下出现,肩抗帅旗,吓退了薛延陀大军,我军群龙无首,军令不行,大败无疑啊!
边上的副将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都说了:要不是有周王殿下临危受命,率领我军的话,现在胜负难料呢!长城危矣,朔州危矣,大唐危矣啊!周王殿下这是挽救了黎明苍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