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不给土地吗?那我也不要土地了,要别人有土地的人来帮我种就行了!具体咋办?简单,开店去!
大唐的户籍制度,并不相识元明之后那样的户籍代代相传的那样子的死板,元明的户籍就是你老子是当兵的,那你也要当兵,你儿子也要当兵,同样,你老子是商人,那你也要当商人,你儿子也要当商人,大唐的户籍制度则不然,比较自用,百姓们可以自由开店做生意,当然了,入了市籍做生意的话,相应的分得的田亩就要退还一大半给官府,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开店这一点,李毅就比较喜欢了,这意味着李毅这个王爷想要在杭州开店,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李毅就去找牙市去了。
去找牙市干嘛?找店铺,开个店,店名字李毅都想好了“大唐纺织厂”,主营纺织业务。
李毅的想法很简单,我身为王爷都搞不到土地来种田,那没关系,大唐老百姓们手里有田啊!我让他们种不就好了吗!但是怎么操作,才能让大唐老百姓又愿意把自己已经播种好的作物都给翻出来,重新种上棉花,又愿意听从李毅找来的回种棉花的人的指手画脚呢?很简单,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有信用的农业与商业合作机制就完事了。
这都要归功于大唐市集制度的公信力的强大,这年头在大唐想要经商,尤其是想要开在城市的两市之中开店铺经商,那是需要很大的实力的,百姓们一般对于市集里面的东西都很信任,毕竟大唐是有专门的工商管理机构的,你卖假货或者在市集骗人骗钱,那都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重则鞭笞,严重的话可是要坐牢甚至流放的。
只要能在杭州开起纺织厂,以纺织厂的名目与当地的农民们签订合作协议,让他们稳定的提供棉花作物,这边以粮食或者以钱财布帛作为结算,一手交棉一手交钱,只要价格给的够吸引人,让老百姓觉得比自己现在种的东西要划算,还愁没有土地种棉花吗?
到时候就不是李毅去找土地了,是农民伯伯们带着土地来找李毅了!
不过这也是有风险的,那就是担心别人来效仿自己,心肠好的像李毅这样还好说,但是心肠歹毒的人就说不好了,英国圈地运动了解一下。
第九百三十一章 不可因噎废食
大家可能要说了,圈地运动是英国的资本家,贵族们,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这跟你周王殿下开店铺,和农民们进行商业农业合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吧?
确实,李毅这个开店铺看上去和应国的圈地运动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但是大家要考虑到圈地运动本质是什么,是土地兼并,是大贵族资本家兼并农户的土地,再联想一下中国的土地兼并是如何操作的,中国的大一统王朝,除了秦朝,自西汉以来,但凡开国之初,寻常百姓大部分还都是拥有自己土地的农民,而且国家法律层面上也是抵制土地兼并的,但为什么到了王朝的中后期,土地兼并大多都会出现并且愈演愈烈呢?操作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以利益来引诱。
地主们一开始也并非是地主,而是有一些闲钱的官员或者是商人,他们拿着钱财去找到农民,就去找农民们收粮食,收苎麻等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当合作关系稳定下来以后,这些人就是地主预备役了,他们还并不是地主,原因是土地并非是他们所有的。那怎么才能把土地变成自己的呢?简单,农民种田总有一个旱涝保收吧,他不可能年年都是丰收,总有颗粒无收的时候,当他们颗粒无收的时候就要饿肚子,这个时候地主预备役们就站出来了,说了:
哎呀,你看你们天天种田都还要饿肚子多辛苦啊,这样吧,我发发善心,我们之间建立一个租赁机制,你们的田地啊,归我了,然后我每年给你们一个保底工资,就算颗粒无收你们也有钱,收到的粮食按照之前的价格不变,我还照样收购,你们看如何?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煞笔才能上当吧?不是说好的田亩是老百姓们的命根子吗?能这么随便的就把土地卖给这些地主预备役了,自己心甘情愿的当佃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