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页

李毅那边赶紧就带人回去了官署衙门了,特使此时就在官署衙门里,魏征大佬正在边上询问着有关于长安城最近的情况如何等等一些类似的问题,而那边特使也是恭恭敬敬的如实回答。

什么?你说对魏征绷着特使的架子?可赶紧拉倒吧,魏征对皇帝都是喷到死的,你还敢端架子啊?

那特使一见到周王回来了,高兴的起来就迎接了,说了:

殿下,您可算回来了,朝廷方面有重任要交给殿下啊!

第九百九十七章 去齐州

李毅一问一了解,才知道了到底是什么事情了。

原来是李二突然关心起来了大唐水师的事情了,近日来在朝堂之上询问了有关于水军的事情,这年头的大唐水军乃是湖海并用的,并不存在像宋朝以后专门的海船,其实海船这种东西,也是在唐中期唐朝老百姓们创造性的发明了水密舱以后,才逐渐出现的,并且因为水密舱的存在,海船越造越大,才有了明朝时候长宽数百米的郑和宝船。

当然了,现在的船是肯定没有郑和宝船那样一艘蹲个几百人的程度,毕竟没有水密舱,你船只造大了,出海必沉啊!

有些人就奇怪了,为啥没有水密隔舱就不能造大船啊?是漏水的问题吗?

不不不,其实水密隔舱的出去本质上是为了让船只在遭受打击漏水的时候,依然能够保证安全和性能继续航行,不至于立马就沉船,但是海船越早越大却和防水这一点没有多大原因,主要的原因在于,结构的稳定性!

大家随便想一下就知道了,你是小船的抗击打能力强,还是没有水密隔舱的大船的抗击打能力强啊?这么简单的力学问题根本就不需要去思考啊,大船的船舱空间大,又没有水密隔舱来加固结构,中间那么长的一段横板,这年头造船那都是木板的,想象一下吧,一个浪就给船舱打个洞,绝对不带含糊的,但是小船的话因为支点的距离近,抗击打的能力也更强一些,所以不至于一个浪就给打个洞出来这么惨。

但你要说海战是小船好还是大船好,那肯定是大船更有优势的啊,都不用射你,直接开过来就给你小船撞翻了,而且还能运载更多的人,这年头的船只打仗,你以为不看人多?不,也看人多啊,跳帮,远程射击,哪个不要人啊?最主要的是,海战终究是为陆战服务的,你就算是吧人家海船打的落花流水的,但是没有多少兵,对人家陆地根本没有丝毫威胁,还是半点卵用啊,但是大船就不一样了啊,一艘大船装个数百人,上岸就是战斗力啊。

而大唐现在的船只,贞观年间,战船也就顶多七八十人而已,河流里面的民用商船可以装载量要更多一些,但也就在百来号人出头了。

当然,大家也不要觉得,大唐贞观年间的战船就没有多少的威力了,实际上并非如此的,除了没有水密隔舱,船只的稳定性还有船只大小没办法扩大之外,其他方面其实大唐的船只技术是真的不差的。

中国人建造船只的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比起周围的文明来,我们建造的船只,船体庞大,雄伟坚固,甲板建有高楼栅寨,能在海上抗风斗浪、设备齐全的楼船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早在秦汉时候,水军已经发展成为比较强大的独立军种,专门从事海上战斗。汉武帝在平南越和卫氏朝鲜的战争中都曾使用过海军,其楼船军多达十万。这都是史料记载的中的,三国时期,水军的发展再一次的迎来了高峰,也是中国人出海探险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台湾也就是这个时候被三国中的吴国所统治,并当然了那个时候的台湾叫做“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