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页

想想也是,你说齐王李佑谋反,这么大的事情,也确实是耽误不得啊。长安别驾赶紧就拱手告辞,带着齐王李佑离开了。

长安别驾人走了,李靖自然也没有久留,在中年老道士的搀扶之下,颤颤巍巍的离开了。相信不久之后长安城的官场,就会都知道齐王李佑被李靖和长安别驾抓捕起来的事情,最主要的是,这李靖可是周王妃请出来的,要知道这几年,卫国公李靖可是一向都是千方百计的避嫌,不和任何权贵有任何的交集沟通,但是前两年传出了李靖和周王殿下异常亲密的传闻,如今的话,那真的就是坐实这个传闻了,你说要是壮势的话,喊魏征就足够了吗,能喊得动李靖瀍河到平叛的事情中,那就说明李靖和周王殿下的那个关系啊,稳了!

而有关于太子李承乾出走的事情,也会在三名丞相抵达长安城之后立马就会被官场上的官员们全都知晓的,虽然以往就有猜测太子跑了,不在长安,但那毕竟是猜测啊,没有实锤啊,谁都没有跑到东宫里面去确认过,但是一旦此事确认下来,那就不亚于长安官场,或者说整个大唐的一次地震,其中的利益洗牌,重新站队,那是肯定免不了,而最大的受益人是谁啊?

还用问吗?周王殿下啊!就照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周王殿下战功足够了,现在媳妇在长安城还帮助平反,诸多军方大佬都站队周王,程咬金那就不用说了,张亮,李世勣,那都是他李毅的战友,李靖现在也是明着站队李毅了,太子李承乾自己跑了,就这个势头,你说从高句丽回来了以后,那是个什么官职啊?

两天之后,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有王世三人就返回了长安城,一到了长安城,他们三人就马不停蹄的去了宗正寺大牢去了。

按照道理,原本皇子犯法是应该关在宗正寺的,只有皇帝亲自下令才能转移到刑部大牢亦或者是天牢里去。那现在皇帝不在长安城,代行皇帝职责的太子李承乾跑了,那刑部也好,宗正寺也罢,也都只能按照规矩来办事情了。

不过三名丞相到了那就情况不一样了,长孙无忌当即下令,让齐王李佑关到天牢里去,现在即刻三司会审!

这可是最高级别的法律审判了,一般只有核准死刑的时候,或者极为重大案件的时候,才会三司会审的,审出来的结果是直送皇帝的。

那皇子犯法,其中还牵连到了侯君集,这当然要着重处理的。

三名丞相也不敢怠慢,将所有涉案的人员,其中有贺兰楚石,侯君集,齐王李佑,甚至包括一些原本的东宫官员,还有留守长安城的军队里的将军,不管什么职务,只要是涉嫌此事之中的,亦或者是和侯君集关系亲密的,曾经的老部下的,那全都一个个的或是审问,或是调查,反正只要是搭上关系的,一个个的都是人人自危啊,毕竟是谋反啊,可不是小事情,真的要杀头的。

而齐王李佑本身就不是什么硬骨头,再加上贺兰楚石和其余几人都应招供了,侯君集虽然一直都闭口不言,但是谋反的事情基本上是坐实了,而齐王李佑的话经过几轮的酷刑以后,那是啥都说出来了。

而一件事情的原原本本,也都展现出来原型来了。

齐王李佑这个皇子,李二其实一直以来对他还算是不错的,齐王李佑在武德八年,唐高祖李渊曾诏封其为宜阳郡王,虚封食邑四千户,注意这个虚封,那就是说没有一户是实际到账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他老子李世民登基当皇帝的话,等到李世民老死了以后,这齐王李佑将会被彻底的边缘化,每个月只能在宗正寺领工资的。

不过他老子比较厉害,玄武门之变后当了皇帝,改封李祐为楚王,第二年封燕王,并拜为同州刺史。不久,改任都督幽、易等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但是,无论是同州刺史还是幽州都督,李祐都没有去藩地。都一直留在长安城享福的,到了贞观十年的时候,改封了齐王,这一次就没有再变动了。

但是直到贞观十五年的时候,李佑这才去了齐州赴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