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页

周王殿下当太子,一句话,众望所归!

既然周王殿下这么稳了,那曾经那些没有把握住机会的官员们,现在一个个的都开始寻思着怎么坐上周王殿下的大船了,毕竟以后的机会也不多了,眼下最近的机会,那就是周王殿下组建太子东宫的时候了,东宫的班底,那绝对是周王殿下日后登基时候的核心班底了,以前洛阳府的那些纨绔们不用说的,肯定都能被周王殿下给选进东宫之中的,毕竟就目前来看的话,那些纨绔们的表情不是一般的出色,甚至是跟随着周王殿下一起远征高句丽,那也是一个个的屡建战功的,再说了,周王殿下以后当皇帝,那是绝对少不了这些纨绔们背后家族的支持的。

但是东宫也需要更多的政务熟练的人啊,资历老的人的,李二也会自己选择一些人官员加入东宫,这就是机会了,一旦被选进东宫,那就基本前途无量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你说是李二陛下留下来的官员,周王殿下用的惯吗?那肯定是一直跟着周王殿下的人用的惯的啊!

所以说啊,这一次组建东宫,那绝对是野心家们的重中之重了,至于这东宫到底如何组建,那关键还是要看周王殿下了的。

当别的官员们在寻思着怎么走上周王殿下的跑车的时候,李毅这时候只希望能够借着最后两个月,好好摸鱼而已,因为以后没的摸了。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转机

长安城最近喜事连连,再加上马上就要过年了,民众们都很高兴,秋收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了,连等着酒肆茶楼的生意也变得格外兴旺起来。

因为周王殿下的生意,在长安城周遭有许多的工厂,例如造纸,织造,烧窑等等,有些是周王殿下自己的,大部分都还是公办的,开厂的规模都不大,大抵上是学习周王殿下开的厂子,毕竟大唐现在因为油墨印刷及,对于纸张的需求量很大,因为棉花的逐渐推广开来,对于纺织的需求也开始增大,烧窑就不用说了,水泥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断过的在生产,这玩意用于基建,修路也好,盖房子也罢,甚至是拿去砌成墙,那都是极好的,水泥厂要不是人手不够,李二那是恨不得多开几家呢!

不过最近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不仅如此,原先在水泥厂里工作的唐人,也都不用再水泥厂里吃灰了,更多的被调遣到了造纸织造等相关的工厂去了,有些分配不完的,则被派遣到了吐谷浑去挖盐矿去了。

吐谷浑的察尔汗盐湖的大开发,让大唐那是赚的满盆钵体啊,李毅在其中有百分之十的抽成,那自然也是跟着富得流油,不过其实李毅对这些钱也无所谓的,毕竟他压根就不缺钱啊,再说了,现在都当太子了,以后继承大统的话,全天下都是他的,在乎这一点两点的?

至于吐蕃的生意那边,现在也是和大唐做的红红火火,本着除了武器技术不卖,其他什么东西我们都卖的原则,吐蕃和大唐之间的贸易越发紧密,不过大唐倒是不需要吐蕃什么东西,大部分都是吐蕃买进大唐的东西,大唐可谓是只进不出啊,这贸易逆差赚的也是美滋滋的。

不过吐蕃也不亏,虽然看上去好像花了钱了,但是买到了很多的必需品啊,像是粮食,茶叶,丝绸布帛,或者其他的各种生活必需品,这些可都是吐蕃急缺的东西,通过贸易从大唐获取过来了,像以前的话,那都只能靠抢,要么就靠着高价从商人购买。

李毅自然是乐见这种状态的,你越需要大唐就越离不开大唐,以后自己相对吐蕃做什么手脚那就很方便了啊,就算以后真的打起来了,那这吐蕃所经历的阵痛,可不是一般的疼的。

以前没有,大家一起过苦日子还可以,但是现在慢慢习惯了,突然一下子又没有了,你看人受得了不?到时候怕是投降派都会有不少的。

不过这些事情都暂且不提,那是以后该去烦神的事情,李毅在安排完了清河公主和程处亮的婚事之后,开始继续操心高阳公主的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