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页

武媚娘就笑着说了:夫君你是什么都懒得过问的性子,媚娘我以前在洛阳城时候,便了解了许多这方面的事情,此时倒也用得上。

不仅如此,武媚娘还直白的说了,挑选这些东宫的官员,不仅仅要看他们的能力,也需要看他们的家庭背景,现在毕竟是世家门阀的时代,想要政令通畅,还是需要世家门阀的配合的,若是一口气舍弃掉他们,那是会出乱子的,该利用的时候还是要利用的,当然若是明显这些世家门阀不支持夫君的时候,也要决然的舍弃,打压他们,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不是一刀切的事情。

李毅一听也是深以为然,不过仔细一想,突然有些哭笑不得,历史上武媚娘当女皇帝的时候,好像就是把那些反对她的世家门阀从头到尾都屠了个遍啊,杀的人头滚滚,把中国几百年来形成的世家门阀政治格局给乱刀砍翻,巩固完善了延续了千年之久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世家门阀的消亡,就是在武媚娘手里开始的啊。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许敬宗来访

虽然有了武媚娘的帮助,但是李毅的负担依然还是很大的,毕竟武媚娘只是从旁协助,并没有走到台前来处理这一切,而出面组织东宫的,依然是李毅,这大大小小的事物,那真的是的干的头皮发麻啊。

但是想要找一个出面能解决所有事情的人,李毅仔细一想,竟然还一个都没有,他以前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当太子啊,更没有招揽结交过什么名人名师,亦或者是对政务很有经验的人,就算是有,那也都是自己的老师,比如魏征。

但是魏征乃是自己的老师,而且身子骨也不是很好了,到了如今这个年纪,让魏征安心养老才是正事,李毅又怎么好意思去打扰魏征,让魏征出面呢?

只不过关于政务上的事情,李毅也实在是没有什么经验,在李晦他们几个的协助之下,干的也是磕磕绊绊的,就连大唐朝廷具体怎么运作的,李毅也是一知半解,临时开始恶补,许多官职第一次看到之后都有点蒙逼,不清楚这官职是干什么的。

实际上很多官职也确实没有多大作用,官僚机构臃肿,那是从古至今都有的毛病,但是你想削减官僚机构,在唐初也是基本不太现实的,因为这其中牵扯的可都是各种世家门阀之间的利益,贞观年间,虽然已经有了科举考试,但是每年取士极少,更多的还是依靠着地方上的推举,而举贤制度,一开始是举孝廉,但是到了后面就逐渐开始变味道了,变成了举门阀世家了,没点关系你也想被举荐?那是不太现实的,除非你真的真的很优秀。

这样子的结果就造成了许多部门,设立许许多多的无关紧要的职位,来提供给那些世家门阀们,从汉初到现在,每每社会矛盾激发的时候,都总是与政府官僚过于臃肿,有一点的关系的,而政府一旦精简,一方面缩减开支,一方面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对于官员素质的把控也是极为有利的,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史书上只要提到有关于盛世的记录,大多数都会提到皇帝下令裁撤闲散官员,缩减开支这一条,但若不是雄主,想要切这块蛋糕,那实在是有点痴人说梦的,搞得不好还会引起社会动荡呢。

李毅看完了花名册,虽然也觉得吃闲饭的官员有点太多了,但他现在毕竟只是太子,而且对天下形势,世家门阀,都不太了解,更何况他自己身边的许多人,那都是世家门阀出生的,纵然知道世家门阀的弊端所在,但想要一口气进行改革,那结果估计就是引火烧身而已,就连李世民这样子的千古一帝,这一辈子都没能坚决掉门阀世家的问题,还是靠着历史上的武则天,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女子身份称帝,硬生生的用屠刀将门阀世家砍翻在地,才有了后面的科举制度的发扬光大,开始了天下寒门子弟得以有机会治理天下的局面。

这些杂七杂八的问题,那都是政府部门改革的问题,那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的明白的,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关乎天下,李毅虽然看得到,却也一阵力不从心,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也就只能把这个问题放到一边去了。

李毅头疼的捂住了自己的脑袋瓜子,这还没当上太子呢,就有一个世家门阀的大山压在自己跟前,让自己毫无办法,等以后当了太子了,甚至当了皇帝了,这天下大事,何其之多,百姓衣食住行,外交,军政,地方把控,中央如何加强集权,监督官员,科举的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社会福利等等等等……不行了,我现在反悔还来得及吗?

李毅仿佛已经能看到自己未来过劳死的局面了。

正当李毅在王府之中头疼不已的时候,却见到外面高宝突然进来了,进来之后还带了一个名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