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页

这两天竟然还给他找回来了当年在洛阳城摸鱼当周王殿下时候的爽快的感觉了!

不过李毅是爽了,但是那些外国使臣们,则碰了一鼻子回来。

他们送完了太子殿下的礼物了以后,随后就去官署衙门申请这个申请那个去了,原本以为会很快得到批复的,结果没想到批复是没有的,有一些要求过分的,比如要武装万人的兵器铠甲还有粮食的,当场就被驳回了,不仅驳回还怒斥了一番,你武装万人?当我们大唐是慈善机构啊,还是脑袋瓜子有问题的啊?做梦呢?

至于说其他的一些心不大的,要个两三千人的武装的,那也被卡下来了,说要好好的审批审批的,倒是有个小部落要了点粮食,被批下来了,不过说老实话,那点粮食光够不挨饿,想要干点其他的实在是有点为难啊。

有些人自然就想到要去找太子殿下去了,但是太子殿下是这么好见到的,你说见就要见的,一点面子都不要了吗?再说了,李毅这两天都玩疯了,天天都在外面混呢,你在朔州城能找得到李毅,那算李毅输了!

其实倒也不只是在玩呢,李毅也是干了点正事的,比如陪着薛仁贵荣归故乡,去探望薛仁贵老家的父老乡亲们。

薛仁贵本身就是河东道人,距离朔州也不是很远,李毅抽空也就过去了,对于李毅来说只是走点路,但是对于薛仁贵来说,那就是莫大的荣耀了。

这可是太子殿下亲自陪着他回去家乡啊,这父老乡亲们看到了这面子那是给的倍足,再加上太子殿下对薛仁贵有知遇之恩,这忠诚度那就不用说了。

李毅也没掩饰自己对薛仁贵的看重,明明白白的就说了:仁贵啊,你好好干,以后荣华富贵,名留青史,都少不了你的!

薛仁贵感激涕零,跪谢皇恩浩荡那就不用说了。

除了增加了薛仁贵的忠诚度之外呢,也顺便考察了一下朔州这边的风土人情,民生疾苦,总的来说还算是不错的,朔州虽说是边关地带,但是朔州并不穷,因为和草原上的贸易往来,朔州甚至比起一些未开发的南方地区还要富裕一些,大唐这个时候的老百姓,只要不是兵灾,不是天灾,那日子都是能过得下去的,贞观年间就更不用说了,吏治清明,对老百姓们的赋税很轻,徭役也是极轻,毕竟打仗打的多了,奴隶战犯也就多了,干活的事情让他们去就好了,朝廷方面,那肯定是希望老百姓们能够更多的种田开垦荒地来的好啊!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契苾何力的困境

李毅这边四处游玩顺带走访民间,在李毅看起来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地方官员们在老百姓们的眼中,那就是让人感动到不得了的事情了啊。

李毅可是太子殿下啊!可是未来的皇帝啊!这些朔州寻常的老百姓们,这一辈子都不一定有机会能看到太子或者皇帝,李毅还没有半点架子,相当的亲民,甚至于直接走到农民家里去,询问农具是否完好无损,有没有需要的地方,家里近几年的条件如何,几口人几头牛,治安如何,村子里是否有喜欢欺负人的地痞流氓等等这些问题。

哇,古往今来几个太子能做到这种程度啊?李毅那也是电视里新闻看多了,国家领导人直接到基层去慰问,但是古代封建时代,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的吗,到基层慰问,那都是基层官员的事情,那还不叫慰问,叫收税!就算是再亲民的仁君,历史上也没听说直接到农民家里去点对点,单对单的了解情况的啊,老百姓们那是纷纷感动不已啊,不愧是太子殿下啊,依然是熟悉的味道啊!就算是从周王升级成了太子了,也依然是那么和蔼可亲,为国为民啊,大唐最好的皇子了!

这老百姓们对李毅的风评本来就不错,之前还给李毅写过万民书的,现在风评那就更不用说了,依然达到了新的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