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游牧?李毅的目标如果实现了,那也就不存在什么游牧了,他们有些会成为牧场主,有些会走进工厂,开始职业打工仔的人生,而职业打工仔的话,我们也有另外一个拉风的称呼,那就是无产阶……!总之就是这么一回事了。
李毅将自己的构想一步步的对着大家说了出来,随后就是说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一开始要做的就是统计各个部落有多少牛羊,给他们分组,比如回鹘的部落,就列为第一组,回鹘人中的附属的小部落,就氛围生产大队,第一个部落就是第一生产大队,第二个部落就是第二生产大队,以此类推,而以前的部落首领,也不能叫首领了,要叫生产大队队长,部族的大首领呢,则叫做组长,而不管是大队长也好,还是组长也罢,他们都要隶属于大唐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点倒是不难,毕竟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草原的各个部落都奉大唐为宗主国,名义上本来就是大唐皇帝的下属,尤其是各个部族的大首领,那都是要李二亲自来册封的,草原上的可汗更是如此了,在名义上,他们本来就是大唐的公务员。
只不过李毅的提议要更进一步,那就是他们都要像大唐公务员一样的每月考核,服从组织调配,这点比较困难,需要徐徐图之,一开始上来就如此改革的话,保证第一时间就造反了。
而搞这么大费周章,并不是闲着没事做,而是为了进行漠北草原的人口和社会结构的统计,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数据,每一项政令实施下去,会得到怎么样的结果,那都是可以从这些数据里看得到的,想要对一片区域实施有效的统治,这些数据是必须要有的,不然你也就是一个睁眼瞎而已,不把权利渗透到基层,也能叫统治吗?
而后就是宣传大唐最新的政策,对草原上宣称那自然是福利待遇了,让牧民们送羊给大唐,并且提供稳定的工作,有些人说了那这些牧民们愿意放弃自己手上的羊,去换一份工作吗?如果没看到工作的报酬的话,那肯定是不知道的,但是如果看到了报酬的话,李毅相信,牧民们一定会动心的!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难度系数很大
李毅说到这里,就很有争议了,有些个大臣就出来反驳说了:太子殿下的想法很好,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那些牧民们并不乐意相信我们大唐,太子殿下想用这种方法让那些牧民们资源来工厂工作,姑且当作羊毛纺织的利润能够支撑起太子殿下的构想吧,但是如何能够让那些牧民们放弃自己原有的生活,安安心心的来工作呢,那些牧民们又为何会相信大唐朝廷会每个月给他们发俸禄呢?恐怕光是要求那些可汗和首领们每个月接受大唐的吏部的审核,便已经难上加难,而想要绕过他们直接直接对草原上各个部落的牧民们发布政令,那是更加不可能的事情了!太子殿下的构想很好,但却几乎不可能实现啊!
既然有人反对,那肯定也是有人支持的,这时候就有人说了:这确实是个问题,但也不是毫无办法的问题,草原上的牧民们虽然不信任我们,但是只要能够效仿商鞅立木建信的做法,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牧民们相信我们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况且太子殿下已经拿来了羊毛衫了,说明羊毛真的能够织布成衣,即便我现在也很震惊,至于说羊毛衫能不能挣钱,诸位,太子殿下这么多年来的神奇难道诸位都忘记了吗?既然太子殿下说能挣钱,那就一定可以挣钱,这一点大家就不要有怀疑了,至于说那些可汗首领们不会让我们发布政令,这可就由不得他们了,如今太子殿下想出了如此好的方法,或许能解决草原数千年来的难题,既然我大唐已经在漠北开始建立安北都护府了,那这漠北名义上就是我们的领土,这诸多的部落们,便已经是我大唐的臣民,我大唐公布政令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就算想要反对,也总得有反对的理由,我大唐浩荡天威,岂是他们草原牧民可以肆意挑衅的?若是不依不饶,他们便是下一个薛延陀!
这人说起来很是威风,但是也有人说了:浩荡天威确实没错,但是做事不能光靠威风,但凡穷兵黩武,都不会有好下场的,若是武力能够解决一切,便也没有汉武帝晚年的罪己诏了,如今草原局势初定,却要冒如此大的险,激发矛盾,恐再生变故战乱,到时候草原生灵涂炭,混乱不堪,于我大唐也不会有任何的好处,只会牵制我们,消耗我们的力量罢了,况且羊毛织造确实神奇,但想着光依靠羊毛就能够改变这个草原的局势,我倒觉得有点太过于乐观了,此时大战刚刚结束,我大唐这几年也是消耗了不少国力,若是因此引起草原部落的反弹,对我大唐那是大大不力,倒不如先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待到以后有更好的时机,再来实施这个方针策略也不迟啊!
但是也有人说了:等到以后,怕是时局就不一样了,再想有这样子的机会,可就不一定有了。
双方争执不下,整个太极殿顿时就乱成了一锅粥了,李二之所以召见这些重臣们过来一起议事,也就是因为李毅提出的策略风险性较高,但是收益却绝对是让人心动的,若是成功,那他便不仅仅是草原的天可汗,而是草原上唯一的可汗了,从此以往,大唐的皇帝,都将会是唯一的可汗,草原就会如同现在的神州大地一样,成为大唐的核心领土,再也没有这样那样的部落跳出来,动不动这里抢劫一下,那里劫掠一下,为了遏制草原游牧的发展,大唐的部队不得不年年出征,征讨那些不老实不安分的部落,到时候,整个草原都是自己的臣子,将会有别驾,有都督,有县令,甚至是农会村官,每一个在草原出生的牧民都要登记造册,真正的成为我大唐的子民!
至于什么华夷之争,这对于大唐李氏来说,那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华夷之辨,那是那些腐儒们才在乎的问题,李二在民族的问题上,向来开明的不得了,真要严格的算起来的话,李氏一族的母系,追上四代,那都是鲜卑族的女人,父系当然都是汉人,就因为这个问题,可没少受到那些文人士子们的诟病了,难道到了李二自己,还会拘泥于华夷之辨吗?
李毅那就更不用说了,身为从小在红旗长大的优秀青年,一直以来,那他收到的教育理念都是中国是个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大家一起叫做华夏,至于华夷之辨,那更简单了,什么是华,什么是夷?不是看你血统,不是看你长相,而是看你是否能够接受我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否打心眼里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才是真正的华夏!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的,唐朝时候作为民族策略最为开放的朝代,那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