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页

在罗成看来,要管住这些突厥俘虏,比较关键之处就在于不能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哪怕是当屯田奴隶,也全得打乱分开。

另一方面,也得适当的给他们一点希望。

比如规定他们得当十年的屯田奴,相当于十年劳改。但是表现好的呢,可以有赏。最重要的赏赐,便是每年给他们赏减刑,表现的好的,年底可以赏他减少一月屯田时间,或者是两月三月,这样,表现极好的,可能只要屯田满六七年,或许就能得到放免。

他们到时也能分到一块地,成为一个自耕农,或者成为一个能拿薪水的牧场牧民,或者是直接分给他们一块草场让他们能够放牧。

总之,好好干,是有未来和希望的。

当然,不好好干的,肯定有惩罚,轻者抽鞭子,重者送去矿场,甚至直接处死。

魏征道,“周朝建立之后,与分封制一起推行的是国野制,当时分封诸侯,诸侯领地为邑城,大诸侯会有多座城,其中诸侯所在的便称为国,能够有资格居住在国中的为国人,一般都是诸侯的士大夫、士兵等。而在其它城中居住的,则主要是诸侯繁衍扩散的宗族小宗子弟。”

“国和城中居住者为国人,而在城外居住者为野人,他们都是人,而奴隶地位更加低下,不是人。”

魏征觉得罗成在安东道推行的种种政策,其实就与周立国后推行的这套分封与国野制有些类似。

罗成在安东以府兵为基础,建立了许多城市、军镇、堡垒、屯庄,府兵们都有资格授田均田,拥有田庄地产,甚至还拥有奴隶。

这些府兵,就算的上是安东道节度使罗成麾下的分封诸侯了,而这些府兵召来的亲戚宗族等,来到安东后也可以分田授地,只是没有府兵那么多特权。

那这些人可以算的上是国人。

“分封和国野制吗?”罗成笑笑,“我觉得其实挺好啊,周立国之时,其真正能控制的地方其实只是很小一块,他虽然分封无数诸侯,可实际上这些诸侯到了封地,周边有无数的蛮夷敌人,他们建立城池采邑,实际上出城就是敌人,所以每个采邑城池也就是一个军事扩张的堡垒据点。他们必须得守住堡垒,必须得想办法击败周边敌人往外扩张,才能建立一个又一个新的邑城,将自己宗族分置出去,扩大势力。”

“当年周分封的那些诸侯,有些如齐鲁燕赵等扩疆无数,但也有汉水流域许多姬姓诸侯,最后身死国灭。”

至于说国野制,国人其实相当于罗马的公民,享受公民权,比如能够当兵,一般人是没资格当兵的。当兵意义着有政治权力,有上升的通道,可以通过战争得到战利品,可以得到赏赐,能够获得官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