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袭志只一郡之地,既要防北边想入岭南的江汉萧铣、江西林士弘,还要防着岭南的那些豪酋俚帅们,各个都想吞并他,无奈之下,也只得求到罗成这边,希望在安南的罗艺能够救援他一下,毕竟相比起那些反王、酋帅,他一个关陇出身的士族官员,自然还是更愿意奉中原王朝正朔,而不论是杨侑还是杨侗,明显都不如杨暕这边。
而这次正旦大朝,跟李袭志这样的太守郡丞还有不少。
此外还有如杜如晦的叔父杜淹、李靖的兄弟李客师等不少贵族士族子弟,也纷纷赶来辽东,加入到这个新朝廷之中。
这是大势所趋,也算是民心所向。
现在许多地方都开始改用至德年号,尊奉辽东天子,表示拥戴和效忠。
第755章 降服
正旦大朝会后,罗成没有留下来跟皇帝交交心谈谈话,而是直接去见屈突通和封德彝、李百药等人。
封德彝倒是转变的很快,被软禁了一段时间,当了几个月寓公,彻底体会到了无职无权还没自由的那种透心凉感觉。
其实封德彝早就已经不介意投奔罗成了,关键是这段时间他数次提出要见罗成,可外面守卫的人根本不理他。他封德彝想依附罗成,还没人给他机会呢。说来封德彝也是一把年纪五十出头了,他跟李靖算是同辈人。
李靖跟他一样,之前都反罗成,可现在听说李靖如今依然深得罗成信任,官拜山东道节度参谋并任威武神机军副军使,还被罗成请他担任罗士信的老师。
这段时间,封德彝每天都会写一道奏章给罗成,也不管看守会不会送给罗成,反正一天一道。至于内容,除了表忠心说要奉正朔外,也还写了不少其它东西,既有理政治国的方案,也有辽东发展建议,其中不少东西还是非常有料的。
不得不说,封德彝其实也是个很有实干之人,只不过这人向来喜欢攀附权势,揣摩上意,阿谀奉承。
他出身于渤海封氏,祖父是北齐太保封隆,父亲则是隋通州刺史封子绣,年轻时就已经以才闻名,智识过人。后来杨素在江南平乱时,招募他为行军记室。因后来见封德彝很有本事,于是便将侄女许嫁给他。
当罗成来到他那间辽东城的小院时,这家伙面色激动,见到罗成驾临,也顾不得什么脸色了。
说来他好歹也曾是内史舍人,还出任过安东道观察使,这都是重职要职。内史舍人这个职务,更是被称为储相。
说来这个内史舍人,当年还是他帮杨素修仁寿宫出谋划策,才因功升了这个内史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