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页

“可有实证?朕虽让锦衣卫与皇城司相互监视,但却不想看到你们内斗,若是没有实证,只是诬告,那就要受反坐之罪。”

皇帝冷冷说到。

分权监督,虽然有好处,但也有坏处,就是容易内斗以及推诿扯皮。

皇帝不想开这样的口子。

“陛下曾下旨,军中将领禁止私养义子,原有义子皆令各回本姓,脱离干系。可张亮曾私养五百义子,陛下禁令后,不但没有依令让五百义子脱离干系,反而让他们皆暗中起誓永远效忠于他,甚至还让五百义子,每人皆收数人或数十义子。”

“张亮诸义子多在三衙诸军府中担任军职,而其义子所收义子,也皆为军中之兵,并非孤儿幼小。”

“再有一个,张亮还暗中网罗招揽术士巫师十余人。张亮曾经跟术士公孙常说,他的名字应验了一个图谶,‘有弓长之君当别都’。”

“张亮还跟另一个术士程公颖说起,说他臂上有龙鳞生起,如果举事,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成功。”

李宪是个狠人,虽然没有卵子了,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张亮的命。

他举报张亮谋反,列出了三条罪证,一是违犯禁令私养军校为义子,而且数目极多,并且让义子再三衙之兵为义子,五百义子三千假孙,这就成了一条大忌。

其二张亮还暗中网罗招揽术士诬师,这也是图谋不轨的罪证。

其三,他向两个巫师所言,更是暴露谋逆之心。

“术士公孙常和程公颖都已为我皇城司控制在手,他们也如实交待,愿意出来指证张亮。”

皇帝的脸色变的非常难看。

军中收养义子,这是魏晋以来的传统了,尤其是五胡乱华之后,胡风渐盛,于是不论胡汉将领,都喜欢在军中收养义子。军中收养义子又与民间收养义子完全不同,军将收养义子,一般都是直接从麾下军中,挑那些精锐悍勇能打的兵校收为义子,甚至经常有义子比义父年纪还大的情况,至于年纪相当者更是主流。

这种收养义子,其实就是过去军为将有的一种延伸,将领把军队当成私军,于是通过收义子来加强军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