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高句丽国境,再没有一个据点堡垒属于叛军。
而新罗和百济两国也受到朝廷警告,停止了各种小动作,大秦在半岛南面划定疆界,立下界碑。
新罗和百济皆对大秦称臣进贡,接受册封。
皇帝在这个时候裁军休兵,正是时候,按理,没有特殊意外,不至于这个时候百济叛乱,还拉上了倭国。
“其实这事情说来话长。”老贾苦笑道。
说到底,问题其实还是不是出在大秦这边,先前百济和新罗、倭国海东三国称臣进贡,朝廷对于三国也没有攻击之意,一切都挺好。
三国向朝廷进贡了大量方物土产,朝廷则也回赐许多东西,这本是皆大欢喜之事。
问题出在百济使者身上,那位大使回国后,因贪图朝贡之利,回国之后马上就向国王谎奏说大秦要求更多进贡。本来大秦是说百济可以多朝贡,但这朝贡本就是宗藩贸易,他们以朝贡之名来贸易,还能免关税,算是一种贸易优惠了。
这种朝贡根本不会影响到百济什么,可偏偏那大使贪利,大秦回赐本来是给了百济很多好处的,不但没收关税,甚至还是高于一点市场价收他们的贡物,然后回赐许多中原商货。
但那位大使却伙同其它使团成员,不但夹带大量私货贸易不说,还把大秦回赐的商货侵吞大半,结果便是百济的朝贡亏本了。
这还不算,那些百济使团甚至还假传大秦的旨意,本来是要求百济进贡五百童男童女,结果他们要求进贡一千。要求进贡耕牛万头马万匹,说好不限时间,可那使者却要求一年内贡齐。
如此种种,引的百济朝野惊慌,可百济国王又不敢不从,于是只得下令从民间强征童女童男,强征耕牛马匹,以及诸多贡物。
国王旨意一下,许多官员趁机又贪污,层层加征。
结果到后面,居然引发了一出兵变。
百济朝中有大将不满,暗中联络,发动兵变,结果废了国王,另立了百济王扶余障的一个孙子扶余隆为王。
兵变夺权之后,百济新朝廷立即下令废除原国王的征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