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8页

大秦风帆快船宝船,配上罗马人的海上利器希腊火,三次杀的阿拉伯舰队几乎全军尽没。

眼看着破君士坦丁堡不行,哈里发穆阿维叶又想再夺回埃及,以斩断大秦舰队对罗马的增援。

穆阿维叶亲自率军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南下,远征埃及。

恰逢太上皇罗成西巡到了埃及,他当即接过埃及指挥权,征召各殖民地的民兵、开拓骑士,还有远洋舰队、武装商船等联合起来。

在地中海,太上皇指挥的联合军大败大食舰队,将他们全部焚毁在埃及港口外,随后太上皇指挥军队在陆上也大败大食军。

穆阿维叶仓惶败退回大马士革,损失水陆兵马十余万,元气大伤。

哈里发被迫派使者向大秦请和。

天宝六年。

太上皇和罗马希拉克略皇帝的孙子君士坦丁二世,还有阿拉伯哈里发穆阿维叶在耶路撒冷举行会盟。

在这次会盟上,六十六岁的大秦皇帝完全掌握着会盟的节奏。

战败者穆阿维叶因为对罗马和大秦的接连征战失利,其国内的四叶派反对者趁势大兴,为了避免罗马与大秦反击,四叶派又起叛乱,于是只能同意太上皇提出的和平协议。

经过三个月时间的协商,最后由罗成亲自草拟的一份新三皇协议出台。

这份新协议取代了旧的大秦波斯罗马永久友好协议,大秦和罗马都承认了大食倭马亚王朝的地位,但同时,倭马亚王朝也正式也大秦罗马缔交友好邦交关系,并签下三国边界协议。

这份边界协议规定了大秦与倭马亚瓜分波斯,波斯高原和两河流域归倭马亚,但呼罗珊和亚美尼亚归大秦,里海南岸地带以及波斯东面沿阿拉伯海海岸俾路支山区都归大秦。

另外关于阿拉伯半岛,东部的也门和阿曼都归大秦,而西面的叙利亚归倭马亚。

但耶路撒冷及其以南之地,归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