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见过上千名患有此疾的病人,急症与慢症都见过。多数人的病症是肝脾肿大,一般医馆都是给开补脾和肝汤。但是这补脾和肝汤,就算是好人也能吃得,药效又慢。学生极少见到有因为服用这汤而痊愈的病患,多数是不好不坏,就这么熬着。”
“学生就顺着自己的思路想,既然觉得是虫,就得找驱虫药才行啊!光补脾和肝肯定不行。但若是能毒得了人体里的虫,又不能把人也给一起毒了。这,这……学生一时还着实没有想到。”
贾放点点头,望着张友士:“你的思路很对,但就是……驱虫药难找啊!”
这回张友士更吃惊了,他见贾放不过是个十五岁上下的少年,不仅能全盘理解他的思路,而且似乎早已通晓这一切。张友士不由得从心中生出一些知己的感觉,赶紧拱手道:“三爷高见。学生到此刻,已经是对三爷佩服得五体投地。”
贾放却赶紧摇头:“千万别佩服我。”
“而我不过是凭借医书药典中的记载,才了解的这些。而你却是冒着染病的危险,亲身走访,积累了第一手资料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在我才应该对你无比的佩服。”
贾放的话把张友士吓到了:“医书药典中的记载?贾三爷,您这说的是什么医书药典?《本草》还是《千金翼方》?我怎么从来没看到过?”
贾放随手拿出一本,直接递到对方手上,道:“就这本,借给你了。”
张友士冷不丁手中多了一本《血防手册》,一惊之下,飞快地翻了起来。
贾放提醒他:“这里面好些言语可能会有些‘晦涩’,若是你有不明白的,可以之后来问我。”
张友士却摇着头说:“不,不晦涩,学生大致能明白。”他看着看着看出了神,贾放便在一旁与陶村长商量了几句。
这头张友士已经一股脑将整本书翻了个大概,将这书抱在胸前,激动地问:“贾三爷,您这书为什么不早拿出来?”这本书上所讲的原理,比他自己摸索的可是详细得多了。
贾放:……?
他只能推脱:“家中整修旧屋,这才从古籍堆里找出来。”
张友士还在感慨,“若是您早点找出来,许是余江的百姓便不用多受这些苦楚。”
贾放: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