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这便注定了“小楼”在这冬日里的“火锅江湖”里独占鳌头。

贾放见到“小楼”的生意上了正轨,便亲自去向张氏辞掉了他那两成“分红”,自己从“小楼”的生意里抽身而出,转回头料理大观园——毕竟那才是“主业”。

这时“蘅芜苑”已经建成了。负责重建这院子的工匠恭敬把贾放请回园中“验收”。算算时间就要进腊月了,只要贾放满意,工匠和小工们应该就可以各自拿回工钱,回家过年了。

但贾放并不满意——蘅芜苑的建筑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修出来的园子和他印象中原著对蘅芜苑的描述也没有差别,各种防火措施也都到位。

但问题是……贾放的那幅卷轴上,蘅芜苑所在的区域,始终都没有变成彩色。关于下一项建筑的提示也没有出现。

贾放纳闷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第88章

贾放自己琢磨了半天, 始终没想透为什么——蘅芜苑明明已经建好了,但是卷轴却不承认。

但贾放不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他遇上死胡同之后采取的方式往往是退出来, 结合周围的情形,仔细思考还有什么出路。

现在也是一样。

贾放回想他当初是怎么完成稻香村和潇湘馆这两项工程的。在稻香村, 他发现了“缩地鞭”, 进而发现了盛产稻米的桃源村;在潇湘馆, 他发现了万用书架, 并且从书架上取到了他急需的书籍。

这证明工程的完成程度, 与这些“金手指”建筑的实际功用是有密切联系的。

可问题是:他在蘅芜苑, 也找到了需要的植物物种, 使用了能加速培育的花圃,让这些功能建筑都发挥作用了呀?

思路对头,但细节也许不够完整。

贾放又想:蘅芜苑的功能定位是大植物园。植物园的功能正是研究、引种、驯化、保存各种植物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