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汉语中, 卢雪广的“广”字, 与后世简化为“广”的“廣”不是同一个字。按照《说文》, 古时的“广”字, 读“掩”字的发音, 是一个象形字, 只要看看字形本身就晓得,这就是一座建筑。
古时这个“广”字其实是指傍岩架屋1,对于依山临水的芦雪广来说, 这种建筑形式也是符合其名字含义的。
但是后世已经没有用“广”字称呼的建筑, 所以贾放也不可能想到“芦雪广”这个地名。
至于为啥后世各个抄本都用上了“芦雪庵”这个名字, 可能是因为某个抄本的抄写者见到了“芦雪广”,下意识地认为“广”字应该是“廣”字,而后来再抄写的人又因为字形相近,抄成了“芦雪庵”,才让贾放闹出了之前那个让卷轴非常愤怒的“乌龙”。
“双文,你还真是我的‘一字师’。”贾放诚心诚意地道谢。
这时双文也终于明白过来, 惊喜地说:“哎呀,我就是蒙了一回, 竟真的给我蒙对了?”
第二天,贾放便带人去大观园里勘察芦雪广的现状。芦雪广在沁芳溪的对岸,贾放带人穿过日前双文带人修好的那座折带朱栏板桥, 又绕着堤岸转了一大圈,终于来到了芦雪广所在的位置。
很好找,因为这里有一大丛芦苇,冬天里万物凋零,唯有芦花胜雪。不知怎地,却仿佛给了这芦雪广带来了几许孤寂凄清的气质。
贾放带着双文、工匠和几个小工,来到芦雪广勘察建筑本身的状况。但出乎他的意料,芦雪广保存的情况相当不错。
临水而建的几间房舍,就盖在河滩上,芦苇丛中。虽然年深日久,但是却没见有多少损坏。
贾放第一件事是检查建筑结构,先去检查了地基是否稳固,得出结论那地基是建在河滩以下的实地上的,打得甚是牢靠。然后他再去检查屋内的梁柱是否完好,刚一进屋,便发觉地面整体抬高了一截。
贾放登时笑了,道:“早知道的话,早两天修好这里,就能让小工们搬到这里来住。”
几个小工都不解其意,顺着贾放的指点过来一看,纷纷摸着头笑了——他们在芦雪广外发现了地炕的痕迹。看起来整座水边建筑的地面以下都安着地炕的烟道,也就是说,这里整座房屋,都建在炕上。
而大观园里之前建的那些简易活动房,因为天气太冷,无法住人,贾放才做主,让他们搬到荣府的仆人院里去挤着的。
但在这芦雪广,将地炕一烧起来,多冷的天都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