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贾放饮了一口酽茶醒了醒脑,打开手中的册子,开始看考题。

这册子是一本经折装的八连页硬壳小册子,里面的文字是人手工誊抄的,是今次殿试的试题。

贾放对此稍许有些吃惊。他原本听说殿试的要求就是写一篇策论,那题目一般最多也就两百字、三五百字顶天了。没想到竟是一本这么多页的小册子。

他再细看里面的内容,登时更加吃惊:这竟然是一出挺摩登的考试,总共给出了三道题,但是并不要求全部作答,贡士们能够三选二,选择其中两道题目作答。

第一道题,是一道论述题,论述“经世致用”之说对整个社会的意义。

第二道题,也是一道论述题,却要求贡生们大谈科举之利弊,要求他们提出在如今的形势之下,今后科举制度应当如何改革。

贾放登时放下了手中的册子,又瞅瞅远处夏省身那张发黑的老脸。他仿佛听见打脸打得啪啪作响,试想夏省身作为科举考试的组织者,却需要亲自批改试卷,阅读士子们对这考试的牢骚,以及对未来考试的建议。

他有点儿明白为啥夏省身今天这么不高兴了。

但是看到最后一道题,贾放完全傻了眼:他的确没有想到皇帝陛下竟然会这样出题。

这第三道题是一道应用题,或者情景模拟分析题。这道题假设贡士们突然成为了南方大山深处某一个小县城的主官,并且面临如下难题:

下辖居民的土地原本是足够的,但是新迁入了超过原本居民人数三倍的移民,土地不够分配;同时该地居民面临诸如自然环境恶劣、身处瘴疠之地、与外界道路不通、缺少可流通之铜钱、民风尚未开化等等诸多问题。

这道题要求考生假设自己成为了当地的主官,按照自己所知与所想,为当地制定新政。

除了针对题目之中提出的诸多问题之外,考生也允许自行想象当地民生之艰,提出问题并且自行制定解决方案。

于是,在场的所有礼部官员都看见了这位临时空降的年轻“阅卷官”面对出题的小册子就皱紧了眉头。

“知道厉害了吧?晓得我们这次有多艰难了吧?”有些礼部官员忍不住心头找了一点平衡:今次阅卷,简直是要在矮子里面拔将军,别提多艰难了——最关键的是,最后一道题,他们这些阅卷官,几乎都只能凭感觉阅卷,谁也不知道这些学生写下来的答案是不是对的。

贾放却完全不知道他们想的都是这些。他只是为皇帝陛下在这最重要的殿试试卷里挟带了那么多的“私货”而感到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