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文听到贾放的吩咐,急急忙忙地去将早上就熬好,放在井水里沁着的乌梅汤取出来,送到红香圃里,又用甜井水洗了干净的手巾,交给贾放。
贾放则已经将夏省身扶到了红香圃小敞厅里坐着,小心翼翼地用凉冰冰的毛巾为老大人净面净手,然后尝试喂他饮一点点解暑清凉的乌梅汤。
谁知这夏省身只管坐在敞厅里,双眼直直地盯着贾放手中那只盛着乌梅汤的汝窑瓷盅,眼看着瓷盅杯壁上沁出一点一点细小的水珠,这位老大人还是一动不动。
贾放亲眼看着他的头发慢慢地就这么白了。
说实话贾放生平头一回见到夏省身的时候,对此人的印象实在是一塌糊涂,但是在那次到礼部阅卷的经历之后,贾放对夏省身的看法稍许有些改观——这人拘泥古板,食古不化,但是颇具责任感,他是真的把圣贤之说当成了立身之道、治国之本,并且不遗余力地身体力行。
关心科场弊案的人们早已走得干干净净,竟没人想起老大人还留在了贾府的园子里。
贾放赶着让人去请大夫,却正好碰上贾代善、贾赦、贾政同时都不在府里,史夫人正巧也去拜访王家去了。最后还是找到了贾敏,贾敏跑去找了史夫人的片子,请了荣府惯常请的大夫过来。
大夫看了夏省身的情况,只说是“激怒攻心”,要贾放“好言相劝”,让他自己缓过来方可,要是缓不过来恐怕会出问题。
但要贾放相劝,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劝才好。
会试的事,三皇子一直将视线集中在荣府上,想要力证贾政的会试成绩做不得数,看起来是针对荣府,但如果太子想保荣府,那么说三皇子在针对太子也没错。
但是谁都忘了,这件事礼部的责任一点儿都不小,事后清算夏省身是第一个跑不掉的。
夏省身从论述学说上,支持的是三皇子,同时他的身份是太子太傅,是立在太子身后的一株参天大树,分量举足轻重。
而夏省身在这次殿试之后明确提出了反对皇帝陛下在殿试试题中透露的风向,他也曾当着很多人的面宣称,这次科试之后,他绝不能“放任”皇上挑起的论战就这么发展下去,他一定会出面阻止,以他在士林中的名望,振臂一呼……
但是这科场弊案一出,夏省身大人,再没有这个可能了。
他已经大半条腿迈出了这个官场,迈向坟墓。
三皇子在士林之中的有力同盟,以及太子背后的这么一棵参天大树就这么都倒掉了,偏偏那两位现在还在顺天府里继续玩那你先出一拳,我晃过了再踢一脚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