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那是因为本官……因为我,不想做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刻,被内心的渴望在背后轻轻地推着,身不由己地向前走。不能停,也停不下来。

“桃源寨需要我,所以我会在那里,就这么简单。”贾放笑着对薛景说,“也许有那么一天,你也会明白。”

薛景似乎听明白了,又像没明白,迷迷瞪瞪地站在当地,眼见着贾放带着两个随从越去越远了,突然想起了什么,快步敢上前,大声说:“贾大人,贾大人,下官有一策,愿献于大人!”

贾放已经走进了停泊在木轨上的有轨车驾。马车夫一直坐在驾车的座位上等着他们。

这是“武元——桃源”的最后一班有轨马车,这一班之后,无论是武元还是桃源,两处都会进入战时状态。

人们原先的生活状态将被彻底改变——桃源寨不再办集市,每天往返的邮递员也不再穿行于各个村寨,桃源寨那座终日隆隆响着的水车,也将无人照看,无人利用它的动能远远不断地纺出纱,织出布匹……

生活从此便不同了。

但是每个人都能做一点什么,力争让生活早日回归正轨。

这名曾经窝囊无比的军需官薛景,此刻大声朝贾放呼喊:“贾大人,请您等一等!”

贾放终于再次停下脚步,扭头望向薛景。

“大人,下官有一策,献于大人,或许能有些用处。”贾放停下脚步,薛景却反而有些迟疑。

“说吧!”贾放展颜一笑,是他那招牌式的坦白笑容。

“下官以前也曾经历过军需不足,军中士兵没有软甲护身的情形。后来军中曾经临时使用竹篾编的蔑甲护住要害部位,蔑甲轻便,编织细密之后对于防护蛮人的竹箭、竹矛,都有一定的功效,不能说百分之百能防住对方的攻击,但是穿戴蔑甲的士兵,比没穿戴的存活率要高上不少——”

听见“存活率”三个字,贾放已经觉得这个军需官肚子里可能有点料。他冲薛景一拱手,道:“多谢!”但随即想起历史上某个经典案例,赶紧又问:“火烧藤甲兵那种?”

薛景摇头:“不是藤甲,不用桐油浸的那种,只是用竹篾编成,里外总共三层,护住要害脏器,套在士兵身上,就算是有所损伤,也不会是致命伤,士兵活下来的机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