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放面对那盏油灯的灯芯,一手持着小木棍,一手持着纸盒,右手木棍头在那纸盒上轻轻一擦,只听“嗤”的一声,一朵小火苗便从木棍顶端升了起来。贾放随之用它点燃了油灯,右手轻轻晃一晃,让木棍顶端的火苗熄灭。
“这是……”桂遐学一下子惊呆了,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贾放手中的木棍与纸盒,忽然道:“这是发烛?”
“发烛?”
“对,发烛。”桂遐学滔滔不绝地往下说,“史书上载,昔日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1。这不就是发烛?”
桂遐学小心无比地从那纸盒之中又抽出一枚小木棍,将那红色的顶端小帽凑到自己鼻端轻轻嗅了嗅,道:“是硫磺!”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桂遐学喃喃地道,“用木柴沾上硫磺就可以引火,这样得多方便呀!再也不用火刀砰砰砰地去砸火石了。”
贾放摇头:“光有硫磺还不行,你看这是什么。”他把那只纸盒也递给了桂遐学,指给他看那纸盒侧面的涂层。
桂遐学照例嗅了嗅,却什么也没闻到,想了半天问:“是什么?用来引火的?易燃物?”
贾放答道:“是红磷,白磷的同素异形体。比白磷安全得多。”
他将这“发烛”的大致原理一说,桂遐学马上明白了,向贾放拱起双手,道:“佩服,实在是佩服——这东西如果不叫‘发烛’的话,该叫什么?”
贾放很肯定地说:“火柴。引火之柴。”
要知道,在他那个时空,火柴曾经被叫做洋火、番火,总之不是国人自己制造的东西。可是在这个时空里,他总算有机会抢先一步,将这给百姓带来无限便利的东西做了出来。
“送给你一盒!”贾放笑眯眯地拿了一盒没拆过的火柴给了桂遐学,“你在理学院上实验课,用到这东西的机会比较多。”
桂遐学谢过贾放,将这火柴盒拿在手里,一抛一抛地玩。贾放也不制止,因为他知道这盒火柴绝对安全,因为原本就该叫“安全火柴”的。
桂遐学却笑嘻嘻地打量手中的火柴盒,看着光秃秃的上下盒面,道:“要是我,就在这纸盒两面贴上两张好看的小画片,说这‘火柴’,是咱们桃源寨产的。或者不宣传咱们桃源寨,宣传一下武元县的好风光也行啊!”
贾放心里大大地赞了一下桂遐学,夸这小子脑筋活络:火柴盒上贴的各种好看图案,不就是后世的“火花”来着么?他年纪小没赶上,但是印象中老一辈人还有收集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