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页

面对上座率百分之百, 挤满了数千名观众的蹴鞠场,贾放手里拿着那枚“大声公”,一时心中如醉如痴, 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看来他的乡民们都是最为务实的。天上神仙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 不如踏踏实实地信自己。

正感慨着, 手中的“大声公”突然滋滋地响了两下, 随后就哑了。无论贾放再说什么,都没法儿起到刚才那等全场听得一清二楚的效果。

蹴鞠场的解说员却早有准备,凑上来从贾放手里接过“大声公”, 看了看说:“应该是电池没电了。”

这枚“大声公”之中装载的, 是桂遐学团队前期研发出来的“干电池”, 是一种用碳棒和金属分别作为两极, 与加入电解质的浆糊一道, 做成的化学电池。

这种技术还相当初级, 刚刚加入干电池的“大声公”,贾放只用来讲了几句话,便没电了。

到底是刚刚起步,与后世发展成熟的化学电池技术相差还很远。

但是解说员却有条不紊,将贾放请到他的解说席上,又递了个话筒给贾放,说:“您用这个吧?”

贾放一瞅, 只见这话筒用包裹着绝缘橡胶的长线连向一座一尺见方,半尺高的立方体容器。贾放知道那应该是桂遐学最先研制出的一个伏打电池组——如果不考虑携带的方便性, 这种伏打电池已经完全能适应各种应用场合的需要。

除了那枚伏打电池组之外, 话筒的另一头,还同时连着两座黑沉沉巨大的扬声器。

贾放冲着话筒咳嗽了一声,扬声器里登时传出低沉的咳嗽声, 比刚才音质尖锐的“大声公”,效果更要好上几倍。

贾放吓了一跳,心想:这桂遐学的团队是将“低音炮”也研制出来了?

不过他可不知道,目前这些器材设备都还处在“试验”阶段,质量效果也忽高忽低。扩音设备偶尔变身“低音炮”,也只是误打误撞,如果要让桂遐学的团队做出来下一台还是这个质量,他们也未必能做到。

不过贾放这时也没有太多可以说的了。

他手执话筒,对在场的几千名观众大声说:“各位,你们是不是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已经期待万分了?”

至少在蹴鞠场内列队的两支队伍,球员们摩拳擦掌,早已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