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程昱,其人虽然受了中郎将的职务,却以年老多病为由,只派出了自己长子程武与本地大豪强薛房一起领兵至此……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程仲德是真的五十多了,按照这年头的看法是真的老朽,所以并无人有太多表示。不过,程昱依旧要在其家乡负责把守苍亭,这个地方是青州、兖州通往河北的著名通道,算是交通要点,兼有维护后勤的意思,所以并不算闲置。
相对应的,公孙方、公孙犊叔侄的缺席就显得有些刻意为之了……这倒不是说之前袁绍卸磨杀驴,恰恰相反,这二人当时都获得了重用,全一跃而为两千石,公孙方成为了济北相,去济北安顿去了;公孙犊成为了中郎将,却是去北海领着之前的黄巾俘虏主持屯田去了!
总而言之,官给的不小,赏赐也充足,也给了实职,却远远离开了平原与河北。
当然,这里面还有沮授、崔琰二人的位置问题,而这个分派看起来有些荒谬,却又理所当然。
原因很简单,袁绍和许攸在决心起兵割据之前,曾经细致议论过以后的方略的,袁本初自己心知肚明,公孙珣先行在前,所以他想要迅速席卷地方就要获得地方实力派的支持,而想要获得地方支持,就只能‘待人以宽’!
所以,其部兵马,大部分是地方实力派领着各地方的兵马,隐隐有这么几分兵为将有的姿态。
至于沮授、崔琰,虽然是世族出身,以智计、学问闻名,但也同样是地方代表人物,所以依旧让他们以将领身份,各领兵马——沮授加中郎将,领的是魏郡本地那一万降卒中的一半,而崔琰也在自己族兄死后也加中郎将了,领的正是当日旧渎战后整编的清河新兵。
但不管如何了,回到眼前,此时此刻,午后阳光之下,袁本初顶着烈日登上了临时堆砌夯实的将台,环顾左右,真的战将如云、谋士如织,更有旗鼓罗列,铠甲耀眼……
怎么说呢?
邯郸城在前,青、兖、冀十九郡国在后,八万大军在手,袁本初豪情自起之余,之前被公孙珣甩在身后的那种焦虑感也终于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不知道为何,袁绍甚至有了一丝空虚的满足感,好像自己已经到达了人生的巅峰。
“城中局势如何?”袁绍扶刀睥睨左右,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平复心情,然后才端坐在了将台正中的太尉椅上,开口询问起了正事。
“回禀明公。”依旧是陈宫当仁不让,出列正色相告。“城中计有赵国本地卫戍兵一万,朝歌关羽北归后,又有三千兵至此……至于城中百姓,应该有万户,三四万左右。”
“那关云长不是携民北归吗?”袁绍一时奇怪。“如何城中只有三四万百姓?”
“关云长带来的士卒,除了军眷外,其余俱被安置到了襄国县以北了。”陈宫不慌不忙,继续禀报。“据说,便是城中三四万百姓,也将老弱送到了后方……留下的俱是能助力守城之人。”
“换言之,这审正南早有被围城的准备了,所以城中并不会拥挤,也不会缺粮?”袁绍微微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