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头标致的女娃子,是本家二哥施正的三丫头,比自家女娃子大了一岁,听说正托施里正找个好人家呢。
这女娃子生得不俊,可也不丑,本性不坏,又是到了喜爱攀比的年龄,加上本家二嫂是施里正的亲戚,日子在村里过得好,就多了宠溺,少了管教,所以性子就有些个骄横。
这日子过得相对比别人家好,又是施里正的亲戚,自然容易遭到村里人妒忌,暗地里各种伤人的话就流传开来。
“五叔父安好。”施静停下手里的活计,给施老汉见礼。
“好着呢,好着呢,二哥二嫂子可好?”
“回五叔父,阿爹阿娘安好,在田里忙春耕呢。”
“好呢,好呢,春耕又忙起来了,今春雨水来的早,来的足,盼个好收成啊。”说起农耕,施老汉有一句无一句仿佛自顾自说起来。
施夷光帮着施老汉整理好麻皮,担在肩上,正准备往回走,郑旦一声接一声清脆的声音传进耳膜。
“施姐姐,你看那边来个少年郎,这是哪家的呀,施姐姐,你可知是哪家的呀?咱们村里没有这样的少年郎呀,施姐姐你看,他穿的是什么呀?他的包裹好奇怪呀”
众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上游不足百余步西岸边,正走来位十五六岁,模样面皮干净,一双闪亮的眼睛,满是惊异的半大小子。
这个半大小子不是村里的,好像也不是县里的,这样的发式,这样的衣着,恐怕就是整个越国,也找不出来第二个来。
眼见仅剩四十余步的距离,施老汉迎了过去。
施夷光和郑旦也跟着就走了过去,后面也跟着几个好奇的妇人。
对岸的施静站直了身体,眼睛直直盯着这个身着怪异的少年郎。
叶墨正感慨这里的山山水水,按照风水之说,这个山村本应是风水绝佳之地,生活富足,可是到了眼前才发现,整个村庄破败的厉害,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人也是面露菜色,衣服破旧,走到自己眼前的老汉,仔细看起来也就四十不到的样子,可是猛然一见之下,说是六旬也会有人信得。
老汉身后跟过来众多女人,也都面容憔悴,而前面两个年龄相仿,十四五岁俏丽脱俗,面容虽也憔悴,但是弯弯的秀眉下,一双亮晶晶的眸子,却是透着种纯真与朴实的少女,正好奇的看着他。
叶墨不由暗自感叹,他感叹的有两种,一种是感叹这两位少女的纯真清丽,这样的少女在后世几乎绝迹。
另一种感叹是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女子果然大胆,可能这也与勾践鼓励婚姻之政有重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