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7页

“今日,本是诸子之会,侍中身为国家大臣,理当退避三舍,以显侍中重教礼文之心!”

在场诸子听着,都是点点头,纷纷附和:“夏侯公子所谓极是!”

“自董江都以来,显宦者不论书,论书者不仕宦……”

“侍中公虽然高才,也不能坏了规矩啊……”

这倒是一个事实。

自儒家独尊,便有了这样的风气。

治世者不会干预学术,立志于学术之路的人,也不会轻易参与政治。

董仲舒就一辈子都在治学。

其门徒弟子里,像吾丘寿王、吕步舒、殷忠这样的入仕高官,就鲜少在学术层面上发表意见。

所以,渐渐的,就形成了潜规则。

想要话语权,想要当领袖,就不能为国家政事官,不能参与主持具体事务。

因为,如是学术领袖为国家高官,很多人担心,会影响到公正与公平,更有可能玷污纯洁的思想舆论。

而国家大臣,也会注意,不去刻意影响和插手学术界的事情,免得引发天下人的反弹。

张越却是充耳不闻,只是微笑着。

“侍中何故发笑?”夏侯胜盯着张越,问道:“是在下说错了吗?”

“我劝足下多看书……”张越摇头道:“莫要在此贻笑天下……”

“嗯?”夏侯胜不解:“敢请教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