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页

除了战事,这两种作物的推广也是关乎大明社稷。

“大人,土豆和红薯的培育是门下的两个儿子在负责,听二人说这几日便要交付给各皇庄的管事。”宋应星道。

虽然他对农事也有研究,但一心不能二用,自从进了军械所,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军需上。

而他的两个儿子宋士慧、宋士意反而对农事颇有造诣。

刘鸿渐还是有点不放心,还专门骑马去了暖棚查验,结果看到暖棚内红薯秧子绿油油的蔓出去好长,才终于放下心来。

一排排的暖棚几乎遍布西山的一角,如此多的暖棚需要的人手必然也是海量,但这年头最不缺的便是廉价劳动力。

宋士慧二兄弟仅以包饭食这一待遇,便从附近皇庄征集来数千种地的好手。

这些作物也是他们日后要种植的,两个小宋正好又借机培训出了不少懂行的,这些人在今后都将成为土豆、红薯推广的骨干。

红薯这东西不仅果实可以吃,就是这红薯叶子也是可以直接做菜,秧子也可以喂养牲畜,简直一身都是宝。

刘鸿渐折腾了半日正好腹中空空,便直接让军械所的厨子下了个小灶。

手榴弹研制成功即将量产,遂发枪、纸壳弹产量稳步提供,纺纱厂也要开始盈利,刘鸿渐心情自然不错。

一盘绿油油的红薯叶子,一盘小炒肉,一壶烧酒,刘鸿渐与宋应星吃的不亦乐乎。

“老爷,兵部的人找您。”牛大棒槌端着个大海碗一边吃着菜,一边从屋子外面走来。

“兵部的人找本侯作甚?咋的找人都找到这儿了?”刘鸿渐喝下一口酒,头痛道。

“老爷,您还是宣辽督师呢!”牛大棒槌提醒道。

“去去去,让他等会儿!”刘鸿渐挥手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