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页

到得宫里时,崇祯正在训斥东厂厂督曹化淳,命他要用最重的刑罚处置自关外带回的多尔衮等建奴俘虏。

刘鸿渐闻言心道,好嘛,这才算是把火儿发到了好地方,只是那多尔衮和范文程要遭罪了,最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凌迟吗?

看曹化淳一脸苦逼的样子,刘鸿渐不觉对这刑罚感了兴趣。

“佑明你真是太大意了,出城怎得只带了六个亲卫,你还笑,你这竖子!以后出城,必须带足三个百户,就是你的家里,也要随时备着五个百户的护卫,这是朕的旨意!”

崇祯见刘鸿渐脸上毫无一点自责马上脾气就来了。

在崇祯看来,刘鸿渐不是刘鸿渐,是大明的柱石,就算不为自己活着,那也得为大明祖业、为万千百姓活着。

都被刺了还这般不在乎,崇祯真想上去再给他几拳头长长记性。

见大叔瞪着眼睛不依不饶,刘鸿渐只得苦笑着领旨,心道以后出门可就拉风了。

对于顺天府尹杨海超,刘鸿渐本来建议崇祯大叔罚俸一年继续领府尹之职,可崇祯说啥也不同意,他的想法很简单,管你有错无错,他的肱骨在哪遇刺,谁是有错。

但崇祯还是给了刘鸿渐面子,顺天府尹杨海超被平调放到外地任知府,只不过知的是东北的府。

有了杨海超的先例,后来一旦某些臣子惹崇祯不痛快,一并都被其‘发配’到了东北去喝冷风,此是后话。

“皇上,北方旱情初显,看这势头,今年还是个大旱之年呀!”安抚了崇祯后,刘鸿渐轻叹了一口气道。

第471章 房地产大佬

崇祯又岂能不知北方的旱情,山西、陕西二地的布政使半个月前便发来了奏疏,通报了那边的情况。

不过好在是收了一季的土豆、红薯,即便情况再是糟糕,也断然不会像前些年饿的流民四起。

刘鸿渐问起督造了半年多的水渠,崇祯召来了工部尚书范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