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页

是啊,您是富有四海,但这电可不是后世几毛钱就能买到的,说不定要拿命去填呢!

“皇上当见过下雨之时的雷光霹雳吧。”想了一下,刘鸿渐突然想起了闪电。

“朕当然见过。”崇祯如同一个好问的学生般老实回答。

“它就吃这个!”

……

三月下旬,万物复苏,西山桃花、杏花相继开放,点缀得山间香气袭人。

工学院也于三日前开始招生,只是一如刘鸿渐所料,在朝廷的圣旨尚未发布之前,外加上一应待遇这未曾宣布,来工学院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毕竟匠人太清苦了,任百姓们有一点办法,家里还有田亩耕种的都不会选择入匠籍。

三天时间工学院只招收到了一百一十几个年轻弟子,而且十有八九皆是军械所原班匠人的孩子。

军械所的匠人率先尝到了甜头,如今大部分匠人皆已经步入了小康,他们乐得没人去跟他们的孩子抢名额,并视那些仍旧鄙视匠人的百姓如傻叉。

工学院的牌匾由崇祯亲自执笔写就,虽然不过是个民学,也不怎么受朝廷重视,但抵不过刘鸿渐的面子大,崇祯还是很开心的命人研墨,写下了笔力遒劲的八个大字:

大明皇家工学院!

印着崇祯私玺的招牌一挂出来,效果果然好了不少,只第二日便有数百穷苦百姓家的子弟前来报名。

为了把工学院发扬光大,这些天宋应星更是绞尽脑汁苦心经营,白天里督造各房舍、掌管军械所的搬迁工作。

到了晚上还要苦思冥想,为工学院那十数个新增的科目寻找大才任教。

农学倒还好说,毕竟是他老宋自己的专长,他的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更是当仁不让,拿下了农学科目的教谕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