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是也没有大放厥词,事实上独尊儒术之后,除却西晋、两宋因为外敌入侵之外,大一统的王朝都没有逃脱这个规律。
商朝六百年,周朝八百年,两汉四百年,而后再也没有王朝能持续三百年以上。
明朝如此,伪清亦如此。
这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不是身为局外人,刘鸿渐也压根想不到这里去。
“这……”李邦华没想到刘鸿渐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一时语塞。
这个问题谁能回答得了,倘若有人真的勘破此谜,那岂不是宛若神仙般的存在?
“下官不知,请王爷示下。”李邦华很干脆,他不想用什么暴君乱政之类的言辞来搪塞。
“呵呵,刚才本王说了,除非李大人能找到原因,并且提出个切实的解决方法,那么这科举改不改本王便听你的。
否则,便只能按照本王的方子来。”刘鸿渐微微一笑道。
他也一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他又深深的知道这其中定然与儒学有关,或者是说与儒生们有关。
孔夫子创立的这个学派初衷定然是好的,他肯定是希望百姓们有衣服避寒、有食物果腹,但那是两千年前了。
如今的儒学经过两千年来的所谓完善,谁知道是不是跑偏了,毕竟孔圣人只有一个,后世的那些所谓大儒,他们的出发点也许早已与孔夫子不一样了。
若真要让他来回答,那就只能从土地兼并说起。
王朝建立之初,因为战乱原因导致旧贵族与地主损伤,总体人口稀少,土地大量荒废,新王朝只需分配土地給农民就能恢复人口,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王朝因此蒸蒸日上。
王朝中期,人口暴增,新兴官僚士大夫集团逐步取代勋贵阶层,土地兼并成为必然,此时王朝开始进行改革,改革成功就是中兴,延缓了阶级矛盾爆发。
王朝末期,土地也就越发集中到了集地主、官僚、士子、工商业、高利贷为一体的士大夫集团手中,大量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户、奴隶、农奴,百姓忍耐力到达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