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页

两个多月没见,三百余艘战舰组成的北洋水师,回来的时候足足有超过两千艘船。

以至于荷兰人修建的港口根本装不下,并且遭遇了台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堵车,哦,是堵船。

将近六万汉民登陆台湾,接下来的安置问题就够秦拱明忙一壶,农民需要划分土地,还需要跟当地的高山族解释一二,否则说不准会闹出大事儿。

当天晚上,刘鸿渐在欧瓦特曾经的府邸宴请了郑家骨干和秦拱明等人,郑森在没有得到朝廷册封之前,秦拱明依然是台湾代理总督,酒场上又都是年轻人,没过多久便推杯换盏熟络起来。

“伯安,县学的事办得如何了?”刘鸿渐放下筷子随口问道,秦拱明,字伯安。

两个月前刘鸿渐离开台湾时,专门交代了秦拱明,让其在巩固防御的同时,开办县学。

除了给当地汉民孩子提供上升通道,台湾的县学还被刘鸿渐要求向高山族人开放,既然同属一个国家,自然要书同文、言同语。

刘鸿渐不要求高山族人改变自己的民族风俗,也不要求他们必须说大明语,但起码要能沟通。

“哦,王爷,卑职跟当地的一个举人商议,将县学的地址选在了赤嵌城,城内有一座荷兰人的教堂,卑职将里头改了改,直接便可以用。

还有就是高山族,你猜怎么着?”秦拱明少有的露出个蜜汁微笑,还跟刘鸿渐卖起了关子。

“怎么着?难不成一个高山族学生没有招到?不能吧!”刘鸿渐也不恼,皱了一下眉头道。

“怎么会呢!县学如今有六位教谕,其中有两人是从福建那边聘请过来的秀才公,按照您的要求,其余四人皆为匠人。

学生共有六十七个,其中有一半人都是高山族人!”秦拱明得意的道。

一开始高山族人十分排斥什么县学,但秦拱明只是将其中一个匠人带到了太鲁阁族部落内,让其当场演示了如何更有效率的生火、如何储存锻造出更精良的武器等等。

试想,即便是高山族人对之乎者也不感兴趣,但这些明显可以提升部落实力的东西还是十分必要的。

更何况秦拱明打出的旗号就是高山族小孩儿来县学就学,不收任何费用,还管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