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特殊兵种,他们奉命留守东瀛时,刘鸿渐只给他们留下了不到三千发子弹,虽然射手小队都尽量的节约着使用,但半年多来还是消耗的已经七七八八。
“难道普通的遂发火枪子弹无法替代吗?”郑林皱了皱眉头道。
“不行的大人,我们的火枪和弹药全部是大人配发,以卑职目前所知,这枪的子弹乃是特制,只有郡王大人才有。”冯宽解释道。
此时刘鸿渐晋爵为秦王的消息还未传到东瀛,以至于东瀛的部下一直仍旧称刘鸿渐为安国郡王。
“杜千户,那就劳烦禁卫军协助了。”郑林又对禁卫军千户官杜永安道。
“可是大人,那城头上怎么办?我等都下去了,倘若那些倭人……”
“不必担心,你们下去吧!”郑林挥了挥手。
来自大明的禁卫军士兵对郑林新征的一万倭人新兵充满着不信任,这一直让郑林很头痛。
但大明与倭人的仇怨已经持续了将近两百年,郑林作为中间人也不知如何处置。
在郑林看来杜永安等人还不是很了解倭人,尤其是倭人武士。
对此去过一趟东瀛的刘鸿渐还是略有研究的,并且刘鸿渐喜欢这武士道精神,当然这仅限于东瀛。
用刘鸿渐的话讲,武士道精神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洗脑,用三个字形容就是认死理儿。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
一开始,武士道倡导的忠诚、名誉与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一般无二,但作为封建幕府时代的产物,武士道吸收的仅仅是儒教和佛教表面的东西——统治者不可能让手下的将士真的相信佛儒,否则将无人替他们战争。
于是儒教和佛教不能满足统治阶级需要的那部分,东瀛本土的神道教提供了。
遵循统治阶级的意愿,揉和佛教、儒教、神道教思想下的所谓武士道精神诞生了。
其信念的基础就是不分是非,他们狂妄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