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刘秀的询问,王仪一脸的苦笑,说道:“下官可对天发誓,对魏城郡境内之匪患,下官是真的很想去治理,奈何,各路匪军,兵力众多,郡府方面,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都尉孙恪接话道:“武信侯有所不知,单单是经常出没在魏城郡的檀乡军,兵力就有十多万人,以郡府目前之兵力,实在无力与之抗衡。”
稍顿,他又正色说道:“不过,檀乡军曾几次来犯我邺城,皆被我军打败,铩羽而归,眼下,檀乡贼寇,已不敢再靠近邺城一步!”
对于孙恪的话,刘秀并不怀疑,事实上,也的确是越靠近邺城,就越少见到起义军的人,而地方的百姓也渐渐多起来,各处的田地,也都有人在耕种。
刘秀问道:“孙都尉,不知邺城现有多少郡军将士?”
孙恪回道:“回禀武信侯,邺城现有将士八千人,倘若有敌来犯,还可临时征召到四千左右的壮丁!”
也就是说,一旦进入战备状态,邺城可出动一万两千人的军队。
檀乡军毕竟不是正规军,即便有十多万人,但想强攻下一万多郡军驻守的邺城,也非易事。
而且,魏城郡与北面的赵国郡息息相关,一旦魏城郡府遭受到大批起义军的围攻,赵国郡的郡城邯郸,可第一时间出兵增援。
到时檀乡军腹背受敌,非但邺城打不下来,自身还有全军覆没之险。
看出刘秀对日益猖獗的起义军耿耿于怀,王仪立刻发挥出他投机倒把的本事,他对刘秀唉声叹气地说道:“眼下,河北贼军四起,以一郡之力,实难平定,只有集结各郡之力,方能根除匪患!奈何,冀州牧亡故,现冀州群龙无首,诸郡皆各自为战,倘若武信侯能于冀州重立一州牧,河北之匪患,必可平定!”
第四百零七章 发展壮大
王仪的意思是让刘秀在冀州立一州牧,而这个州牧的人选,自然就是他王仪了。
刘秀自然能听出王仪的意思,只是立一州牧这么大的事,刘秀自己哪能决定得了,得刘玄亲自下旨才行。
而且即便立了州牧,也未必能起到太大的效果,眼下河北诸郡,都已不听州府的命令,各自为政。当务之急,还是招抚各郡才是最首要的事情。
刘秀含笑说道:“王太守的意见,我会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