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劳,冯异在开国元勋当中是首屈一指,论忠诚,冯异也是当仁不让。刘秀并非一直风光,他也有陷入低谷的时候,刘秀巡抚河北期间,王郎称帝,追杀刘秀,刘秀身边的很多人都离他而去,而冯异是一直不离不弃,在刘秀落魄到快要饿死的时候,还是冯异为他煮了一碗豆粥,这件事也让刘秀铭记一辈子。
所以刘秀与冯异的关系,名为君臣,实为手足。当冯异病故的噩耗传到洛阳,传到刘秀这里的时候,刘秀坐在大殿当中,泣不成声。
当年那些随他一同打天下的开国元勋们,一个接着一个的离世,或战死,或病故,每一个人的离世,都让刘秀心疼不已。
而祭遵和冯异的离世,这真就像有人在拿刀子挖他的心一样。
看着汉阳传回的书信,看着书信当中所写的噩耗,刘秀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的往事。
回想起冯异随他冲锋陷阵时的勇猛,回想起冯异指挥三军的镇定自若,回想起冯异坐在大树下的淡泊洒脱,更回想起当年在蓟城附近的那一碗救命的豆粥。
想到这些,刘秀的整个心都在抽搐,禁不住伏案大哭。
在场的张昆、洛幽、龙渊、虚英等人,也都是眼圈通红,潸然泪下。
一代名将陨落,这对汉室,对朝廷,无疑是莫大的损失。
再者,冯异的为人,也的确是没话讲,任劳任怨,又从不贪图名利。
他用尽一生所学,辅佐刘秀称帝,而他自己甚至都没在洛阳住上几天,没过几天安生的日子,大多时间,他都在外征战,在和各方各面的敌人打仗。
但凡是心向汉室的人,对于冯异的过世,就没有不黯然伤神的。
人们看着伏案大哭的刘秀,劝慰的话到了嘴边,却无一人能说出口,龙渊、龙准、龙孛、虚英、虚庭、虚飞几人,也都哭出声来。
不知过了多久,刘秀止住哭声,慢慢挺起身形,嗓音沙哑地说道:“取帛诏来!”
张昆连忙答应一声,取来一卷帛诏,小心翼翼地平铺在桌案上。
刘秀提起笔,哽咽着在诏书上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