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页

“钱粮……朕就不给了,镇国府有银子嘛。”

朱厚照低声咕哝:“吝啬鬼。”

弘治皇帝虽没看朱厚照说什么,却只一看朱厚照轻轻开合的口型,大抵就知道太子心里在抱怨什么。弘治皇帝没有做声,不露声色:“可这人,朕得给他们解决了,此等利国利民的学科,不解决,朕寝食难安。想要人,何其难也,但凡是能识文断字,且又本事的人,除了苏卿家这等当真肯悬壶济世之人,谁肯花费一辈子的时间,去穷究此门医学的道理呢?朕看了苏卿家的研究,很是辛苦,却要忍常人所不能忍之事。可即便是再高明的大夫,也无法与读书作八股的前途,相提并论啊。”

弘治皇帝一笑:“朕打算,将这西山医学院,也予以医官之职,却又不可,单纯以御医院这等医官等同,鼓励读书人们,深究此理,医官亦是纳入吏部,根据其医术和对此学的研究,授予医官职,领朝廷俸禄,诸卿以为如何呢?”

……

第0714章 重重有赏

设置医官。

这倒有些像唐宋时期了。

那时宫中设置书院、画院,甚至连匠人,也有将作大匠的称号,准许他们成为杂官。

当然,这些官员不属于常设,并没有真正的制度化。

可对于许多读书人引导,却是超级强大的,书画方面,出了许多的名家。

自然,这书画作的好,没什么用。

现在设了一个医官的官职,这相当于可以使许多社会上的精英,吸引到医学方面来。

有些无数聪明的头脑,进入医学院学习,并且有了做官的盼头,自然而然,这西山书院的医学院,想不腾飞也难。

社会是有导向的,唐时诗做得好,可以做翰林,于是诗人遍天下,涌现出无数的诗人。宋时设书画院,行书大家和画家也是风起云涌。

可而今,朝廷只考八股,于是乎,人人都只会之乎者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