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三月中旬,各个大学开学的时间到了。郭拙诚揣着录取通知书、户口迁移证、粮油关系转移证等等,踏上了前往滇南大学的旅程。

在他走后不久,右派们也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随着公安部那份关于彻底为右派平反的报告递交中央后,虽然中央没有立即批转该文,但嗅觉敏锐的官场很快就闻到了味道,不少右派开始官复原职。

与其他地方一样,水甸县的右派同样有一部分人开始陆续接到原单位、原机关的信件,请他们前去工作。

在其他地方,如果有右派接到这样的信件,没有一个不欣喜若狂,没有一个不背着人嚎啕大哭,就是当着别人的面也热泪盈眶、喜不自禁——苦日子终于熬过头了,能不激动吗?

但在水甸县却有另有一番景象,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竟然不想去原单位上班。因为在郭知言明里暗里提示下,他们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因而激动的程度远没有其他地方的右派那么大。

最让他们为难、舍不得离开的是现在印刷厂的效益极好,每个月的收入都是空前的。无论是正式工资还物资补助,远比周围的单位好得多,现在县城里的人都羡慕他们。

如果会回单位,经济效益绝对不会好于印刷厂。而且通知里面都没有说明有岗位安排,需要他们回去之后再酌情考虑,万一考虑不成,很可能被长期闲置。

那岂不是自讨苦吃?

第161章 争夺天才

况且他们之所以被打成右派,或多或少都有原单位的人在其中起作用的原因,很多右派甚至与原单位的人结下了不小的仇恨。

现在在印刷厂工作得好好的,受到周围的人尊重,收入又高,加上老婆孩子什么的都在身边,与过去的日子相比,简直就是天堂。他们哪里愿意回去冒险,哪里愿意回去与昔日的仇人低头不见抬头见?

他们还有一个担心是,万一将来再来一次政治运动,还不知道会不会被人打死,还不知道有没有运气被发配到水甸县来,还不知道有没有福气躲在郭知言的卵翼下偷生……

有三十几个右派接到了回原单位上班的通知,可只有区区四个人表示愿意动身,其中一个还是因为赌气:发配下来时他跟那些批斗他的人打赌说,上级一定会请他回去,这次回去就是给那些人看看。

听到这个消息,郭知言哭笑不得,他在儿子郭拙诚的建议下将右派聚集到印刷厂的本意可不是为了给这些人营造安乐窝的,更不想将他们滞留在这里的。他的本意是在帮助他们的同时建立自己的人脉,等这些右派各自走上领导岗位后能给他的仕途提供一些帮助的。

如果他们继续窝在这里,能有什么用?这不如当时不成立这个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