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了解,郭拙诚越是惊喜越是惭愧:我的天!这些人都是牛人啊,前世的我在计算机领域给他们提鞋都不配,他们怎么来了?难道国家真的这么相信我,举全国之力支持我?
郭拙诚回到学校没有多久,学校有关郭拙诚的任命就下了:他不但被任命为计算机系的系主任,还被任命为校长助理。这个助理是一个很灵活的职位,不但其工作职责灵活,其级别也灵活异常,最高可以享受副校长也就是副部级待遇,低可以享受厅局级待遇。
别人心里只是怀疑,但郭拙诚却明白这是学校领导采取的一种折衷办法:既能保留和明确郭拙诚的行政级别,又不引人注目,不会引起别人过多的猜想。
郭拙诚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两个任命。他很快就投入到计算机的研制中。
在上战场前,郭拙诚曾经跟粟广笙教授讨论过新型计算机设计的事情,也针对有关主体框架设计、软件系统功能、元器件的购买等等方面进行过认真讨论。
当郭拙诚在战场上鏖战的时候,粟广笙就带着一帮子人在忙乎,后来虽然因为成立计算机系的事而有所放松,但基础研究做了不少,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但是,事情的进展也不是一番风顺,特别是粟广笙教授宣布新计算机的研制方向后,引起了众人的议论,激起了专家们的反对。
虽然上级已经强调大家必须服从郭拙诚的指挥,但这些专家教授都是原单位的技术权威,是同事中的佼佼者,在原单位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对于郭拙诚当计算机系系主任,他们心里多少有点意见,但碍于形势和上级的命令,他们心里虽然有意见但嘴里都不说,可听说新型计算机已经被郭拙诚确定了研制方向,完全不用征求这些高手的意见、大搞一言堂时,这些人不平静了。
“什么?这么大的问题就他一个人说了算?”真是婶可忍数不可忍!
对郭拙诚充分信任的原滇南大学的科研人员因为级别太低,根本无法劝说这些人相信郭拙诚,他们只能在旁边冷笑:“别以为你们是专家、是教授,你们这些人连郭教授十分之一的能力都没有。不由他来定,难道由你们来定?真是岂有此理。”
这些话大知识分子听不到,这些人都是直肠子,几个专家一聊起这事,就开始忿忿不平,不但诉说着现在工作麻烦、管理的混乱,还诉说着原单位的好处,原单位的温馨,越说,专家们的心情越不好,越说大家的火气越大,于是这些人一起涌到系主任办公室,准备当面找郭拙诚讨一个说法,责问他为什么如此武断,为什么不集思广益,难道你就是神仙,知道将来计算机如何发展,知道将来的计算机是什么样子?
听了他们激动的话语,郭拙诚心里道:不错,我就是知道未来计算机是什么样子。
可惜这话他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别人也不会信。他快速地思考如何管理这些牛人,如何将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他知道手下的人强有强的好处,一旦大家拧成一股绳,集体的力量就是无穷的,能摧枯拉朽一往无前。同时,强有强的坏处,一个个都有个性、有想法,一旦不能统一起来,那就是一盘没有任何凝聚力的散沙,大家的精力浪费在内耗上,不说出什么成绩,就是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都难,有时候还不如组织一批平庸者,效率虽慢但总能进步。
为了今后能齐心奋斗,郭拙诚知道现在不能凭命令来强迫他们,必须说服他们,让他们心服口服。他也知道知识分子的共性,只要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佩服的就是有真本事的人,心甘情愿地听从先行者的意见,尊能者为师,而不会过于在于年纪、资历。
可以说他们是天真的,也是现实的,还是固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