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没有明说,但姚致雍听出来了,郭拙诚也听出来了,只是姚致雍以为年轻的郭拙诚没有听出来。实际上,他也没心思思考郭拙诚是否听出了这些,现在的他如坐针垫,背上冷汗直冒,连忙站起来说道:“报告贤圣同志,我回去之后一定好好理会中央精神,尽快将手头的工作交接好。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后团结同志,坚持改革开放,服从中央的决定,绝不辜负上级组织的信任。”

显然,姚致雍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贤圣同志现在的谈话不但是一次工作谈心,更是一次警告:保守只能被淘汰,这次给你换一下位置,下次未必就这么轻松。

所以,他在短短的表态里强调了坚持改革开放,服从中央的决定。

贤圣同志似乎没有仔细听他的表态,只是默默地抽着烟。等对方说完,他笑着说道:“坐下谈,坐下谈。你这段时间也辛苦了,正好休息一下。利用交接的这段时间里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川昌省的情况,看看平徽省的情况。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嘛。”

姚致雍还能说什么?只有一个“是”一个“好的”来回答:川昌省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执行得彻底,容许多种形式的承包方式存在,与此相对应的是这个前几年的缺粮大省一跃成为全国的余粮大省。平徽省也是另外一个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得好的省份。

郭拙诚更知道前世的时候,川昌省的省委书记和平徽省的省委书记后来都坐上了升官的火箭,一个坐上了一把手位置,一个坐上了人大委员长位置。

等姚致雍坐下,贤圣同志对郭拙诚说道:“小郭,这段时间你抛头露面太多,组织上不需要你事事出头。经中央研究决定,让你到下面基层挂职锻炼几年。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郭拙诚一愣,小声而不解地问道:“首长,现在很多事都需要我啊,为什么突然要我下基层挂职锻炼?”

旁边的姚致雍心里嘀咕道:“抛头露面太多?我堂堂的省委书记怎么不知道?……这小伙子一会是军官,一会是科技人员,这会又要从政了?首长们对他真是关心啊……难道组织上安排他到鲁河省去?他有这么深厚的人脉,这对我是祸还是福呢?”最后他的脸上有了一丝忧色。

对方人脉深厚,好处是有机会利用他的人脉达到目的。害处是自己的一切容易被其他人掌握,做好了还行,如果做得不好的事被对方悄悄地汇报上去,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后果。况且现在两人的级别相差悬殊,他还不会无耻到放下身段去请求一个级别比自己低得多的下级,让他利用他的人脉帮助自己。而他这个下级向中央打自己的下报告却是轻而易举。这么想来,手下有这个手能通天的家伙,实在是弊大于利。

当他还在患得患失的时候,贤圣同志笑着对郭拙诚道:“上次组织上将你从军队调出来,就是希望你不能沉溺于部队的。现在把你从学校科研单位调出来,就是希望你能多锻炼,多接触其他方面。现在就看你小朋友有没有信心、有没有能力带领一方百姓发家致富啊。搞不好,可是要打你屁股的。”

第382章 最高首长的承诺

所有人都知道挂职锻炼多数时候是一种镀金,下去工作一年最迟二年就能回来得到提拔,是一件好事。可郭拙诚现在真有点不想去,至少现在这个时候不想下去,因为他觉得现在在滇南大学搞技术开发更容易取得成绩,更能让人清楚他的本事。

真要跑到一个小农村地方去当官,谁知道能不能搞出政绩?要知道现在的人思想都保守得很,企业经营也没有合适的环境。有人想办公司都要限制,只能自己家的开一个小商店,或者摆一个修理店什么的。

作为领导者,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动农民在自己的承包土地上刨食。大家再努力也就让农民保证肚子不饿而已,而且现在虽然说联产承包,但依然是联产承包的处级阶段,所有人都在观望,都是以几个农户联合起来的小组进行承包,是介于大集体与个人承包土地之间的一种承包方式:上级政策一变,马上就可以变为大集体。

郭拙诚有点委屈地说道:“首长,问题是现在大环境是这样,想搞出一点政绩也难啊。这两年能让农民吃饱饭就够不错了,我还能做些什么?首长,我觉得现在让我下去,真有点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