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拙诚被“软禁”期间,伊朗陪同官员的态度很是友好和热情,加上又达成了这个额外的协议,对中国研制新的战斗机,汲取美国的先进技术有好处,郭拙诚倒是没有生气。

他甚至还在他们的指挥部里学到了不少空军的战斗技巧和指挥方法。因为空军指挥的专业性太强,新的伊朗政府不得不留用了不少巴列维王朝的空军指挥员,这些人都曾经在美国学习过,指挥习惯和方法都是美国式的,这让郭拙诚大开眼界,贪婪地学习着,同时利用对方不敢得罪自己,甚至讨好自己的机会不断询问不懂的东西,直到弄清楚为止。

每次回到寝室,他就拿出纸和笔,将自己在指挥部看到的、学到的都记下来,准备回国后交给国内有关部门研究。

直到巴士拉的轰炸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伊朗的战略目的达到,郭拙诚才获得自由。

他反而有点依依不舍了,因为随着自由的获得,他也被伊朗军方拒绝进入那些极密的地方,再也见不到那些空军指挥官,再也学不了空军指挥技巧和知识。

当他出来的时候,国内来的其他人都已经回国,大使馆里只剩下孙兴国在等着他。

他在这里休息了一天,然后带着孙兴国乘飞机到了约旦首都安曼的阿莉娅王后国际机场,准备在这里转乘到中国的飞机回国。

让他们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竟然发生了一起劫机事件:一伙以萨法里尼为首的武装人员劫持了一架飞往纽约的飞机。劫机犯要求释放在塞浦路斯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被劫持的人质中大多数是美国人,其次是英国人、德国人、约旦人,还有少数日本人、智利、阿根廷以及澳大利亚人。

因为劫机事件的影响,阿莉娅王后国际机场被迫关闭,所有旅客都滞留下来。

听到广播里广播的消息,郭拙诚骂了一句:“草!”,然后一屁股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看起书来。

他这声骂并不表示他有多愤怒。虽然他对劫机的恐怖很反感,但因为涉及到可怜的巴勒斯坦,他心里又有点同情。他认为这个民族太苦难了,被以色列打压得实在太多,如果这些劫机犯不随意残杀无辜的人质,他在一定程度上还愿意站在他们这边。

当然,他知道自己的心思是邪恶的,不能说出口,他心里道:就当看热闹一样看吧。前世好像没有这种事,最终结果会如何呢?

没有多久,或许是有关部门看到这个事件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或许是担心旅客中还隐藏有其他恐怖分子,以至于所有正在等待的旅客们被无数的军警请上大客车送往机场周围不同的旅馆。

郭拙诚他们和大约五十名乘客被大客车送到了离机场不远的一家酒店里。他们被警告不能离开,等待警察来鉴定身份,说是等警备解除后才能登机离开。

在宾馆的四周有荷枪实弹的警察守卫着,一派森严,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旅客们有的紧张,有的不安,有的焦急,但也有像郭拙诚一样随其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