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失去,就必须用高工资拢络一大批有能力、有本事的国际高级管理人才。
说句内心话,郭拙诚心里并不奢望这些公司能在近期内赚钱,只求它们能保本,能维持高额的人工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本就行,能为中国源源不断提供价格适当的原油、汽油、柴油、天然气等资源型产品就行。
只要不是亏损很大就是赚了,因为前世的中国可没有这一大块资源进项,将来源源不断运进中国的资源等于都是白赚的。
在企业经营上,郭拙诚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只是在向领导汇报时有点不好解释企业不大力追求利润的原因。不过,因为这个公司的投资全部是他自己的资金,领导心里狐疑再多也不会说他,还会主动地偏向郭拙诚的立场,夸赞郭拙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的人。
郭拙诚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了新建的公司大楼。相互介绍之后,他和中华能源总裁戴维森等人进行了亲切而友好的谈话,郭拙诚代表中国有关部门向这些洋人表示了感谢,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赞扬,同时对中国员工认真工作,全力配合洋人工作的态度表示了鼓励和感谢。
因为郭拙诚不准备插手公司的内部事务管理,所以他说的话基本都是官方语言,只在戴维森提出一些存在的困难时,郭拙诚才认真地予以回应,能够拍板解决的当成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则答应用备忘录的方式记录下来,等回国后向上级申请解决。
第863章 神奇的中国人
宾主双方相谈甚欢,第一次见面的戴维森很快就收起了他的轻视之心,将年轻的郭拙诚视为一个能与自己进行各方面深入交谈、探讨的对象,包括专业管理知识,甚至他还从这个英语流利的官员身上得到了不少启发,感受到了不少新的经营理念。
其他西方人更是不可置信地看着这个年轻人,搞不清他到底是官员还是专家,搞不清他的年龄到底是不是与相貌相符:怎么看起来这么年幼,可说起管理来怎么头头是道呢?轻易就能将他们侃晕?
他们自然不知道郭拙诚是两世为人,前世的他与大多数政府官员一样参加了ba专业培训。
与公司高层共进中餐后,郭拙诚告别戴维森、褚绪基等人,随着文保衡他们前往中华地质勘探公司。
那里才是他的工作重点。
因为中国目前无论是在炼油领域还是在化工领域都是相对落后的,需要大量学习外国的管理经验,需要引进大量的国外先进设备。郭拙诚在中华能源集团公司那里虽然可以口若悬河地跟高薪聘请来的专家们侃侃而谈,但他不能就具体的技术指手划脚,专业方面的事情还得依靠那些洋专家们。
可是,在地质勘探方面,郭拙诚认为中国与外国的差距并不大,虽然在勘探技术方面中国有可能比外国差一点,但在野外工人管理方面,中国与外国是平起平坐的,甚至还高出他们一筹。特别是中国具有大会战体制,全国全力支持一个重点项目的事情经常发生,而在国外却不可想象。
中国动用几万人,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在国外绝对能让他们惊掉下巴,而在中国却是很平常的事情。千万不要小看这种大会战体制,没有经历过这种大会战的人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看着人山人海的工人从四面八方涌来,这些人只能束手无措,更别说如中国人一样将这么多人安排得井井有条,几万人齐心协力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着,将力量集中在一起,短时间内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大庆油田是几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创造出来的,原子弹氢弹也是集中全国的科学家大会战创造出来的,湘黔铁路、成昆铁路也是这么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