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代在总统宝座上坐的稳固与否,以及关系到中国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郭拙诚的私人利益。无论那些反对乌代的人推出谁都总统,或者他们干脆自己取而代之,对郭拙诚而言都是不可接受的,也是损失巨大的,他可不想坐视这事发生。
至于乌代要杀谁,处死哪些人,郭拙诚可不关心,只要不发生种族屠杀、不屠杀平民就行。杀掉几个政客可是好事,既然当政客就要有失败的觉悟,有登上高位的欲望就得有接受死亡的准备。
对于伊朗为此而承担一点代价,郭拙诚只能说抱歉了,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利益,只能稍微牺牲你们一点,总比伊拉克再次大规模进攻他们好得多。而且由于郭拙诚的出现,这一世的两伊战争远比前世要结束得早,战争的损失也要比前世小得多。
因为伊朗没有攻入伊拉克,双方自此以后就不会再出现大规模绞杀的场景,也就不会再出现几十万士兵和老百姓或战死或饿死。
固然伊朗没有赢回多少面子,没有攻入伊拉克本土的虚名,但减少了损失,得了实惠,这也算是郭拙诚努力的结果吧,算是对伊朗的一种补偿。
看到郭拙诚真心为自己进攻伊朗而筹划,乌代内心很高兴,召集他的几个亲信军官与郭拙诚一起商讨着,制订着相关行动计划。
这些年轻的军官都是乌代的亲信,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大部分出自他的卫队。他计划将来将他们安置在军队各重要位置担任重要职务,是他军中的支柱,其中不乏参与过特种兵训练,有几个也参与了对萨达姆的谋杀,与乌代的利益完全捆绑在一起,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都自己的前途广阔,都明白要紧跟乌代才有好日子过,是以对乌代特别忠心。
与此同时,这些年轻军官也对郭拙诚、孙兴国等中国军人很佩服或者说很崇拜,在与郭拙诚商讨计划的时候,几乎惟郭拙诚的意见马首是瞻,几乎没有什么独特的意见,总认为郭拙诚的意见就是最好的,如果自己说出来纯粹是闹笑话,是干扰郭拙诚的思维。
那情形就如小学生与老师商量问题一样,几乎是只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了,最多是在回答的时候多说一些,多表现一下自己知道得多而已。
乌代显然跟其他年轻的军官心态差不多,他不但没有因此责备自己的手下,而且和他们一样只是一味地赞成郭拙诚说出的一切,只不过自持身份不好意思出声赞叹而已。
对此,郭拙诚只能无语,心里也有一点点小得意。
在制订伊拉克精锐部队偷袭伊朗边防部队的计划时,郭拙诚收到了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阿富汗、中国京城等地传来一切准备就绪的消息后,他独自思考了一会,然后给前来报告的大使馆工作人员道:“动手吧。祝他们成功!”
工作人员立即立正敬礼,转身去了乌代的通信室。
郭拙诚看到工作人员出去后,他大大松了一口气,自己要做的事情已经完成,能不能成功就看战场上官兵了,可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余下的就是等待。
他对乌代说道:“行动计划已经有了一个雏形,暂时一下也完善不了,不如我们去休息一下?”
乌代得意地说道:“好!你我去打高尔夫球。”然后又对其他军官道,“你们自己去休息,晚上再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