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可不是纯粹的宣传,并不是空对空,那些一直没有中断的民间来往很清楚中国这几年发生的变化,特别是中国联产承包责任制就让外蒙人、苏联人乍舌不已、羡慕不已,自己种地自己吃,自己牧羊自己卖,多好啊,更别提牛羊那么高的收购价了,一只羊卖出去就可以买好几身衣裳,可以买好包精盐,可以买好多茶叶……
他们不但惊讶中国的制度变化,更羡慕中国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货架上的货物摆得满满的,顾客想买多少就可以买多少,你买得越多商店的人员越喜欢、越客气,而不是如他们那边那样,首先得排长长的队,好不容易轮得自己了,还不许买这个不许买那个,就算找到了自己能够购买的,数量也只能按限定的来。而且很多商品的质量根本没法跟中国的相比,外观也不漂亮,粗丑大是苏联产品的特点,外蒙也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这个特点,全没有中国商品的精巧。
以前无论是苏联人还是外蒙人,在中国面前都是有巨大优越感的,年景好的时候还能拿出一些食物和旧的衣服救济在中国的亲戚、朋友,可是现在反过来了,中国的那些亲友可以救济他们了。中国送的很多东西,在他们看来很新奇,什么电子液晶手表、随身听、牛仔裤、掌上游戏机……
改革开放只有几年,但中国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很多苏联人、外蒙人一边羡慕和嫉妒,一边期待自己国家也能这么变化,同时不少人内心不可避免地产生愿意去中国生活,愿意成为中国人的想法。特别是那些早些年受苏联克格勃鼓动从中国逃出去的中国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回国,想重新成为中国人,他们使出全身解数到底打听,到处寻找门道,以实现恢复中国人身份。
让这些人惊喜而激动的是,他们中间的个别人还真的成了幸运儿,不但恢复了中国国籍,还获得了一笔在他们看来非常巨大的安家费,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得意和自豪完全能从他们脸上看得到。
与前世中国不容许改变了国籍的人恢复中国国籍不同,这一世的中国有选择性地同意了某些人的请求,特别是某些不断来往于苏联、中国的人,这些人不断将中国消息带向苏联,通过他们将中国宣传得比天堂还好,引起他周边无数的亲戚、朋友、熟人心痒难抑,一个个都想去中国看看。
就是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就是在最高首长内心不为人知的想法下,正在奔波的郭拙诚接到了一纸调令。
这纸调令不但让郭拙诚有点懵了,琼海行政公署的同事们也懵了,甚至连粤东省的领导也懵了:这是什么意思?怎么在这关键时刻将他给调走了?他才是最适合担任琼海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的啊,即使不担任省委书记,也应该让他担任省长啊。
其他人调过去或者将琼海行政公署另外的领导提拔上来,能稳住局势吗?
第1283章 总理的敲打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省份,新担任党政一把手的人得有多少工作要做啊,有多少麻烦事情等待他去解决啊!
没有一个对琼海岛情况非常熟悉的,没有一个非常有威信的领导,琼海省的工作怎么可能顺利呢?特别是现在琼海省正忙于基础设施建设,正忙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对郭拙诚而言是正常的工作,可对新提拔或调动到这个位置担任一把手的领导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就算他有三头六臂也未必能让工作顺利,能让工程项目不受一点影响。
中央领导到底是在演什么戏?
有人不由自己想起了郭拙诚自从军队转入地方后的履职经历,心里很为郭拙诚抱不平,发现他每次不是去情况复杂的单位就是去贫穷的地方或者局势混乱的环境,每次他都开创出了新的局面,每次做出成绩了,本该可以好好享受成功的时候,他就调走了,又到一个新的岗位打天下。
上级领导干脆将他作为一个救火队员在使用,使他永远没有享清福的时候。
这些人未必就真心是知心朋友,他们都是感性而为,如果郭拙诚真的在新成立的琼海省担任省委书记或省长,他们也许就会从内心产生反对,会以很多理由来说郭拙诚不适合担任如此高的职位,比如说他年轻、说他没有资历、他的能力还需要再观察、还需要更多的基层锻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