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被三位伟人一提醒,觉得现在军阀混战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预想不到的后果,但这种后果也包含了红军一样可以趁乱出兵,给各个军阀各个击破,提前实现统一全国的可能。
想明白了这一点,郭拙诚说道:“我们提前一天出兵,就能提前一天让老百姓摆脱战乱之苦,就能早一日增加抗击日本鬼子的元气。而且,我们占领的地方越多,就越有资本兑换更多的武器装备,就越能更快地提高我们的战斗力。”说到这里,他说道,“我同意提前动手。”
毛泽东显然没有想到这个来自未来时空的郭拙诚这么快就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在他们看来郭拙诚因为拥有未来几十年的信息优势,远比普通人要坚定,也远比普通人要固执,要说动他改变主意很难,他们因此而做好了长时间劝说的准备,想不到郭拙诚根本不用他们劝多少,很快就改变了他之前的想法。
既然大家的意见统一了,剩下的工作就是考虑如何打、从哪些方向进军的问题,也要考虑哪支部队打前阵,哪支部队作为预备队,同时要考虑后勤运输,民众安置,宣传发动等一系列工作。
在进军方向上就有两种考虑,第一种就是挥兵北上,也就是不顾东北军、西北军、晋军在江苏一带与中央军的混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西北地区,占领内蒙、外蒙,之后席卷华北,等消化这些地方后,再挥兵南下,经略中原……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左勾拳,这样的话虽然统一全国的时间要慢一点,但强在稳妥,强在步步为营,因为在战争的前期那些地方几乎没有红军的一合之地。而且利用军阀混战的良机,让他们的力量相互削弱,让他们狗咬狗,等到红军把周边的力量都消灭了,等军阀相互之间内耗差不多了,红军再腾出手来消灭他们。
盘踞在西北的马家军在历史上很强横,历史上曾经打败了西路军,让西路军红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现在的他们根本不可能撼动武器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红军,历史上肆掠的马家军骑兵在红军无数轻重机枪和迫击炮面前,只能是靶子,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第二种方案是红军直接从重庆出发,如一支利箭直插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直接将中央军主力、西北军主力和东北军主力给予全歼,短时间内消灭各军阀起家的资本,消灭他们赖以盘剥老百姓的本钱,同时给其他地方其他小军阀以巨大的威慑。等到消灭了这几大军阀武装,其他武装就不足为虑,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传檄而定。
这是一个漂亮的黑虎掏心,如果成功了可以实现一锤定音,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全国统一问题。但这样的话,红军必须集中所有的力量,必须用最大的力量插下去,在敌人还没有清醒前就解决掉他们,也就意味着正在逐步成型的三个野战军也必须中断训练投入战斗,甚至还必须将所有正在进行地方建设的部队集中起来参战,暂缓地方建设。
两个方案显然各有各的好,前一个方案唯一的缺点是时间长一点,但好处是明显的,那就是稳妥,可以在不耽误三个野战军训练、成军的情况下实现,这三个主力野战军可以等到与中央军、西北军、晋军决战的时候再杀出。
后一个方案则胜在速度快,能够更快地控制中原,更快地实现全国统一。
第1523章 来一个黑虎掏心
郭拙诚、周恩来、朱老总都偏向于采取第一种方案,因为他们心里还是希望三个主力军的训练最好不被打断,最好让他们早日成军、早日形成战斗力。这样的话红军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即使日本鬼子突然发难而入侵中国,红军也可以立即将三大主力投入战斗,给日本鬼子以迎头痛击。
毛泽东却认为采取第二种方案好。他认为采取第二种方案至少可以带来三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就是缩短统一全国的时间,只要日本鬼子不全面入侵,统一了全国的红军就可以集中全国力量来进行备战,就可以更加容易打败日本鬼子。即使日本鬼子提前动手,红军也可以边抵抗边备战,日本鬼子也不是万能的,他们一样要备战一样要征兵,这就给了我们时间,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暂时放弃一些地方让我们的三大主力争取训练的时间。再说,我们的装甲部队和空军在歼灭以张学良、阎锡山为首的军阀集团时完全可以不用出击,完全可以继续在家训练,可以继续保守秘密,只有等到与日本鬼子动手的时候再给他们一闷棍。
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尽量避免各地方军阀有可能存在的投敌行为。按照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有很多地方部队、杂牌部队投降了日寇,帮助日寇进攻中国欺凌中国人民。如果我们的红军先进攻周边地区,比如西北、内蒙、外蒙等地,然后席卷华北等地,那些军阀们也不会是傻子,他们当然知道我们下一步会收拾他们,在明知无法抵抗我们的情况下,只要日本鬼子趁机出兵,这些败类很可能如历史上一样开始大批投靠日寇,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军阀邀请日本鬼子进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