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更知道浪费这么多炮弹是非常必要的,能够给东北军心里造成恐惧,更能够让东北军胆子吓破,只要更快、更干净利落地收拾了第57集团军,那么接下来红军进攻东北军也好,西北军、晋军也好,都更容易了,能够更加快速地促使其军心崩溃,也能加速攻占南京。
这样一来,现在的浪费反而能为将来节省将来的炮弹,反而能为将来取得更大的战果。
看着这么多炮弹砸下,看着红军炸了这么久还不停止,军长缪徵流真正害怕了,他手下的官兵更是颤抖不已。
他们感到现在就如世界末日一般惶惶不可终日。在炮击发生之前,他们认为自己周边的伙伴越多越安全,认为只要自己部队多,就越能抵抗红军的进攻,就越能坚守更多的时候,但是炮击发生后,特别是看到官兵聚集越多的地方遭受的炮击越多,他们才知道错了,越多的同伴带来的不是安全反而是死亡,之前扎堆的官兵开始不由自主地分散,很多士兵开始脱离大部队,开始有意无意地寻找能单独藏身的地方。
殊不知这种恐惧的感觉并不会因为周边的人数少了而减少,人数少了他们又感到了另外一种恐惧,那就是当红军炮火减少并发起冲锋的时候,那自己单个人藏在这里不就更容易被打死吗?
呆在人多的地方恐惧引来更多的炮火而被炮火炸死,呆在人少的地方又恐惧红军进攻的时候因为没有同伴相互掩护而轻易送命,是以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办才好,恐惧永远萦绕在他们的脑海里。
就在这时,官兵中开始流传出不同的传言:蒋芥石的中央军不比东北军差,但中央军轻易就被红军给打跨了,薛岳的部队仅仅坚持了几十分钟就崩溃,大部分部队投降,红军对他们很优待;税警总团三万多部队,没有半个小时就被红军包围,他们投降后都加入了红军,都有津贴,比在中央军吃得还好,武器也比中央军的好,很多投降的军官还在红军里当官了;
而东北军和红军以前并没有仇,东北军没有进攻过江西的中央苏区,也没有屠杀过红军,大家无冤无仇,投降了肯定不会受虐待。反正打不赢,投降最好。张学良是一个逃跑将军,将东北大好的土地拱手送给了日本人,根本不值得大家卖命,跟着他不可能收复东北,只有跟着红军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回到家乡见父老乡亲……
这传言就如瘟疫一般在中下军官和底层官兵中流传,除了少数的人还能坚持还以为他们能抵挡住红军的进攻,大多数人都在心底里认为红军是不可战胜的,也从心底里认同跟着张学良不可能带大家打回东北,不可能赶走日本鬼子:
以前东北军那么强大,又是在自己的家乡迎战,结果却被日本鬼子如赶鸭子似的赶跑了,一枪都不敢放,现在东北军都离开了家乡,在异地当客军,实力比以前差了好几个等级,怎么可能再打回去,他要有这么大的胆量当时就不会逃跑了。
回老家见父母见兄弟姐妹的希望根本不可能放在他身上,虽然现在还不能断定红军能不能打败日本鬼子,但至少比张学良要靠谱得多,跟着能够打败蒋芥石中央军的红军,或许还真的能回到老家见父母。
不得不说红军还没有开始进攻,第57集团军的军心就开始溃散了,很多官兵就开始等待红军前来接收,很多士兵都做好了投降的准备。
但是,红军并没有立即发起进攻,甚至连炮火都比最初的时候弱了一些。这让信阳城里的缪徵流又紧张又庆幸,他立即下令部队马上修筑城防工事,马上将轰塌的战壕、工事修整好,同时将部队往工事里输送。
虽然他也知道这些士兵已经吓破了胆,让他们到那些已经轰塌里的工事里见了那些尸体、碎肢后,这些士兵会更加胆怯,但他实在没有办法,作为最高指挥官,作为张学良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总不能就这么甩手不干了,不管怎么说现在张学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总统,又是全国最高武装司令,自己升官发财就在眼前,只要这一仗勉强过得去,自己还不马上拥有更大的兵权?
当然,他没有再傻乎乎的以为自己一军之力能挡住红军,自从红军的炮弹落在信阳城里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停止向张学良求救,就没有停止要求上级增派援军,就没有停止请求周围的军队朝他靠拢。
他不知道红军的指挥官彭总和郭拙诚就是希望他缪徵流向上级求救,就是希望更多的东北军、西北军、晋军前来,其战术就是简单的“围点打援”!